第129章 藥王谷

發佈時間: 2025-09-19 06:14:08
A+ A- 關燈 聽書

沈霜寧到底是沒有拂了蘇冉的好意。

入了夏,日頭一天比一天烈,空氣裏都帶着股灼人的熱氣。

蘇冉特意尋了家以冰飲出名的茶肆,拉着沈霜寧揀了處臨水的位置坐下。水面上拂來的風帶着些微涼意,正能驅散幾分暑氣。

誰知剛坐下沒多久,眼角餘光一瞥,蘇冉便忍不住蹙了眉——好巧不巧,竟撞見了太子與宋惜枝。

只見太子扶着宋惜枝下車,兩人並肩朝着茶肆這邊走來。

沈霜寧擡眼望去,恰好與宋惜枝的目光對上。

宋惜枝也瞧見了她,愣了一瞬,面上便帶了溫婉得體的笑容。

她們見了宋惜枝可以不搭理,但不能對太子視而不見。

蘇冉和沈霜寧從座中起了身,正要依禮向太子請安,太子卻先擺了擺手,示意不必多禮。

兩人心下會意,只斂衽行了一禮。

太子只穿了身靛藍色的常服,只一支素淨的玉簪束髮,腰懸玉佩與香囊,與京中貴公子別無二致,少了幾分儲君威儀,倒是多了些溫和的氣度。

蘇冉不敢在太子面前造次,行完禮就默默閉上了嘴。

太子這等身份自然也沒將她放在眼裏,只跟沈霜寧客套了幾句。

當初,沈霜寧在皇宮伴讀,太子閒來無事也常去馬場,兩人碰面的次數不算少,倒也算得上熟絡。

自女真人走後,宮裏便沒了消息,沈霜寧暫不需入宮,太子已有好些時日沒見過她了。

也不知是長開了些,褪去了幾分稚氣,還是多日不見,眼前的少女是越發水靈好看。

雪膚烏髮,細眉如黛,脣色似檀,一身素雅衣裙襯得亭亭玉立,宛如臨水照影的青荷。

河邊水面的粼粼波光映在她眼底,清澈又瀲灩,像盛着一汪清泉般。

太子自小性子沉靜,清心寡欲,更不易爲美色所動,卻也忍不住帶着純粹欣賞的目光打量她。

宋惜枝在一旁瞧着,眸色卻是一沉,卻也沒插嘴說什麼。

太子含笑道:“再過幾日便是孤與惜枝的婚宴,四姑娘定要來討杯喜酒喝。”

太子都開了尊口,沈霜寧自然只得答應:“屆時臣女定當登門道賀,恭祝殿下與宋姐姐新婚之喜。”

寒暄了幾句,太子便要走了,豈料沈霜寧忽然道:“久不曾入宮,不知太子妃近日身子可還安好?”

太子掛在脣邊的笑意一時有些僵硬,腦中浮現出太子妃日漸寡淡的容顏,以及那壓抑在脣邊的咳嗽聲。

昨夜他回了東宮,可太子妃沒有像往常那樣給他留燈,還將他拒之門外。

“臣妾怕把病氣過給了殿下,偏殿已經收拾妥當了,委屈殿下先去那邊歇息吧。”

他縱然脾氣溫和,卻也有氣性,索性離開了。

太子妃身子一直病懨懨的,不好不壞,他心中有氣,也不曾過問。

此刻沈霜寧提起,太子竟有些恍惚,嘴上麻木地說道:“她還好,勞你記掛了。”

心裏卻空落落的,隱隱有種鈍痛。

旁觀者清,沈霜寧望着此時的太子,便想起了前世太子妃離世後,偶然一次撞見他。

素日溫和的儲君,在妻子離世後,像變了個模樣,變得沉默寡言,縱使是笑,也有種傷懷的意味。

於是沈霜寧忍不住勸道:“殿下多陪陪太子妃吧。”

太子卻有種被戳中痛處的不快,眉眼陡然冷了幾分,淡淡道:“與你無關。”

隨後便攜宋惜枝走了。

蘇冉明顯察覺沈霜寧惹太子不快了,頓時有些戰戰兢兢,同時也很不明所以。

沈霜寧卻不太在意,重新坐了回去。

蘇冉是個活潑跳脫的性子,過不了一會兒就將太子完全忘到了腦後,她可還記得今天出行的任務。

於是在茶肆屁股還沒坐熱,就興沖沖地拉着沈霜寧去湖上泛舟。

“那顧逢春非京城人士,祖籍金陵,早年吏考出身,起初不過是當地縣衙裏的小小書吏,負責起草公文、記錄案情。卻因精通算數、律法,因而得了知縣的青眼,晉升之路倒比旁人順快些。”

湖面被風吹起細細的波紋。

蘇琛坐在畫舫中,指尖輕叩着桌面,細細說道:“照常理說,有那位縣太爺在背後爲他鋪路,不出意外的話,將來進刑部謀個實職差事是板上釘釘的事。

“可他不知抽了什麼瘋,竟借職位之便,翻出了藥王谷的陳年卷宗,還一字一句寫了訴狀遞上去!縣太爺可不嚇壞了,忙將此事壓了下去,還找了個由頭把顧逢春打入大牢!”

藥王谷。

蕭景淵眉頭一挑,眼底泛起寒意。

這幾日他對這一樁舊案也有了大致瞭解。

說的是二十年前,正值四海昇平、國力鼎盛之際,卻冒出一個自稱從佛悲寺而來的妖道,以妖言迷惑了聖上。

揚言大梁氣運將盡,危在旦夕。

而他是奉天命降臨,唯有倚仗他的庇佑,才能保全天子性命、延續大梁國祚。

簡單說,就是將天子與國運掛鉤,天子若有不測,大梁便會隨之覆滅。

彼時的大梁,上至天子,下至文武百官,皆因國力強盛而意氣風發,偏在這個時候,冒出這麼一個詛咒國運,詛咒天子的人物,簡直是打了滿朝上下一記響亮的耳光!

按常理說,這般妖言惑衆之徒,早該拖出去斬了以儆效尤。

可蹊蹺的是,宣文帝竟真的將這番鬼話聽了進去,於是力排衆議,留下了這名妖道。

再然後,這名妖道就在京郊建了個名爲藥王谷的地方,專門給天子煉製延年益壽的“仙丹”。

那妖道一副仙風道骨模樣,也不插手朝廷之事,只一心給皇帝煉丹,朝上那些官員見他不攬權、不滋事,聖上又對他愈發信賴,日子久了,縱有不滿也漸漸懶得再管——

橫豎掀不起大浪,聖上高興便罷了。

誰知相安無事未滿三年,就出了駭人聽聞的大事。

原來那妖道所謂“仙丹”,竟是胎兒爲藥引,煉製而成!

這般喪盡天良、悖逆人倫的行徑,一經敗露,頓時激起滿朝譁然,樁樁件件,皆驚世駭俗!

雖是妖道之過,可那些駭人的“仙丹”是實實在在入了宣文帝口中!

此事若傳揚出去,天下百姓不知該如何看待這位君主,民心離散幾乎是必然之事。

後來宣文帝終是醒悟,以雷霆手段下令燒燬了藥王谷,將那妖道凌遲處死,還意圖將此事封鎖在宮牆之內。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