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伴君左右,同患難,共榮辱。

發佈時間: 2025-08-11 13:07:07
A+ A- 關燈 聽書

第153章伴君左右,同患難,共榮辱。

君輕塵放下簾子,閉目靠在車壁上,暗紅勾金絲邊的寬袖錦袍搭在一邊,

“不了,你把東西送過去。”

炎武一愣,點頭,捧着錦盒走了。

君輕塵忽然睜開眸子,眼尾微微上挑,脣邊漾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

“炎文,如煙最近在幹什麼?你是不是對我隱瞞了什麼?”

聲音雖淺,卻極寒。

炎文原本坐在馬車前,聽到身後傳來的聲音,身形一僵,當即跪在車前。

“主子,屬下不敢欺瞞,如煙姑娘最近一直待在百花樓,哪兒也沒去,也就今天,不知爲何要來這裏。”

君輕塵一雙細長的琉璃目眯起,輕叱一聲。

“不知爲何?她和獨孤府的小姐是不是偷偷見過面?

一向對什麼都不在乎的人,突然對一個人感興趣,可不是什麼好事。”

炎文把頭磕在車板上,不敢擡頭。

“主子,也許,她只是孤獨太久了,難得遇到一個可以談到一起是朋友,獨孤小姐,她,與衆不同。”

君輕塵聞言,腦子裏莫名浮現一張臉,雖然才見過幾面,卻已經深深地印在那裏了。

甚至將要原來的那張臉遮掩。

“是啊,她確實與衆不同。”

正因爲太與衆不同,才讓人着惱,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攪亂他的心!

他的聲音冷冷清清,莫名摻着一絲傷感。

“我最近總是想到她,可她的樣貌卻越來越模糊……”

所以他很害怕,害怕有一天,再也想不起她的臉。

炎文不敢吭聲。

君輕塵似苦澀似痛苦地說了一句。

“除了那個人,十多年了,如煙從未對第二個人敞開過心扉。

現在她突然對一個人感興趣,讓我也莫名生了幾分興趣,是不是因爲太像了?

你看着點如煙,有什麼事情及時給我彙報。

若是讓我知道,你有所隱瞞,以後不要再出現在我面前了。”

炎文額頭冷汗直冒,磕了個頭,“是,主子。”

他重新坐直身體,視線忍不住投向不遠處的寶珠繡莊,滿是擔憂。

炎武走到門口,直接跨步進去,開門見山。

“我找獨孤小姐。”

迎接他的丫鬟一愣,回神後,點頭引着他往裏走。

獨孤雪嬌剛在二樓坐下,旁邊坐着新近粘人精章靜婷。

正想着怎麼擺脫這個大型的狗皮膏藥,就聽到玉簫的聲音。

“小姐,有人來了。”

獨孤雪嬌擡頭,見她神情有些不太自然,眉頭一皺,當即站起身。

“是誰?”

玉簫朝樓下指了指。

她曾經見過炎武幾次,知道他是攝政王的人,所以心裏又是擔憂又是害怕。

獨孤雪嬌順着她的視線往下看,正好看到炎武擡頭往上看。

他來做什麼?

視線最後停留在他捧的錦盒上。

難不成君輕塵要給她送禮?

怎麼可能!

獨孤雪嬌心跳的極快,不知那人打的什麼主意,卻還是走了下去。

炎武着一襲勁裝,身形筆挺,看着她走過來,上前行禮。

“獨孤小姐,祝你開業大吉。”

&nb

sp;話音落,把一個精美的錦盒遞過去。

獨孤雪嬌眉頭緊皺,遲遲不肯接。

攝政王的東西,可不是那麼好接的,要真是因此牽扯到一起,肯定會毀的腸子都要青了。

那人從不做無用的事,無事獻殷勤,非間即盜!

“是攝政王讓你送來的?”

炎武依舊彎着腰,頭微微低垂,聲音低沉。

“是。”

獨孤雪嬌斟酌了一下用詞,想着該如何拒絕。

“攝政王的心意我心領了,還要謝謝攝政王這麼看得起我,但無功不受祿,這份禮物我不能收。”

炎武不慌不亂,雙手往前推。

“還請獨孤小姐先看過,再做決定,主子說,你會收下的。”

獨孤雪嬌:……

他憑什麼覺得她一定會收?

她跟他很熟嗎?也就見過兩次面而已!

不過她確實很好奇,君輕塵到底送了什麼東西,爲何他這般篤定自己一定會收下?

都說好奇心害死貓。

獨孤雪嬌沒有忍住佑惑,還是把盒子打開了,裏面躺着一個長長的畫卷。

他竟送了幅畫?

不像是他的風格啊。

獨孤雪嬌心裏疑惑,忍不住把畫卷拿起來,打開一看,竟是一幅《水月觀音》。

只不過,這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幅刺繡,還是世所罕見的發繡!

她的手顫了顫,差點沒拿穩手中的繡品。

玉簫發現她的神情異常,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她。

“小姐,你沒事吧?”

她低頭看向那幅繡品,眸子一縮,忍不住驚歎。

“這觀音刺繡好傳神!尤其是她的頭髮,跟真的一樣!”

獨孤雪嬌穩住身形,輕輕嘆息一聲。

“確實是真的,這是發繡。”

玉簫不可思議地瞪圓了眼。

發繡,顧名思義,就是以頭髮絲爲原料,結合繪畫與刺繡製作的繡品。

獨孤雪嬌指尖在繡品上流連,輕輕地觸碰,看得十分仔細。

雖然只是一幅簡單的繡品,卻同時運用了滾針、纏針、接針、虛針等不同的針法,把觀音菩薩繡的栩栩如生。

觀音的髮絲、眉毛、眼睛等部位都以人發繡制。

通過髮質的濃淡、粗細、曲直等,表達出觀音菩薩的形態、質感,刻劃出觀音菩薩衣履長紗的飄逸,手中玉淨瓶線條的剛硬。

整幅繡品運用簡潔而美妙的發繡線條構成畫面,顯示出發繡線條強烈、明快、爽健的美,達到不施丹青而光彩動人的效果。

這是她曾經最想得到的繡品之一。

記得她還是寧王妃的時候,偶然翻到一本泛黃的古籍,上面便提及了發繡。

但並沒有具體地繡法,只是簡單提了兩句。

有一個地方的女子心靈手巧,丈夫不在身邊,爲解相思之苦,便把頭髮贈於心愛的人。

爲了方便攜帶,她們便把頭髮當成繡線,繡成香囊或是劍套。

寓意伴君左右,同患難,共榮辱。

她看完之後,十分觸動,興奮地跑去找那個人,把這個故事告訴他了。

那時候,她窩在他的懷裏,半開玩笑地說。

你總是出去打仗,也不在我身邊,要不我把頭髮剪下幾縷,也給你繡個劍套?

這樣,你每次拿起長劍,就會想起我,會想到還有個人在等你回去。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