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頭店的事還沒進展?”
天兒越來越冷了,喫完晚飯,沈戟和林寶初兩人就擠在竈前烤玉米。
鍋裏是洗澡水。
沈戟把烤好的玉米遞給林寶初,林寶初興致缺缺。
“不喫麼?這可是剛熟的秋玉米,很甜的。”
等過兩天莊稼收成了,玉米也該熟了,這會兒正是喫烤玉米的時候。
林寶初接過沈戟遞來的玉米,啃了一口,“目前還沒有人有這個想法。”
那些婦人都選擇在家裏做洗頭膏,沒人願意出來拋頭露面。
要不是她分身乏術,她就自己開了。
“木耳大棚的事情怎麼樣了,搭好了嗎?”林寶初問他。
她本來想種蘑菇的,但蘑菇的損耗太大,也不好運輸。
就改了主意,培育木耳。
木耳可以曬乾售賣,生意做滿全朝也沒有問題。
“差不多了,明日一起去看看吧。”
木耳大棚就蓋在縣衙大門口的不遠處。
那裏本來是一塊菜地,正好這茬白菜和蘿蔔收完了,沒有再種。
沈戟就把木耳大棚選在這裏。
林寶初看到這個大棚的時候,工人正在往棚上蓋草蓆。
大棚用木頭和竹子來做骨架,木頭嵌到泥裏深處,很牢固,像房子一樣。
四周都是用草蓆編織成的草簾子擋風遮陽,頂上也是先鋪一層草蓆,再鋪一層草垛。
冬日在棚裏燒幾盆炭火,這些草蓆草垛也可以起到保暖作用。
林寶初跟沈戟進了一個蓋好的棚裏。
全部遮上草蓆之後,裏面漆黑一片,需捲起幾片側牆的草蓆才能看清楚裏面。
這個棚寬約五米,長約二十米,地上是一塊乾燥平整的黃土地。
當然,木耳不是要種在這塊土地上。
而是種在棚裏的這些大木框裏。
木框也是叫人現做的,寬一米、長兩米,深度半米左右。
現在木框裏是空的。
“既然這個棚蓋好了,那明天就開始種吧,正好我現在有時間。”林寶初說,“現在種,冬天就能吃了。”
“需要準備什麼?”
沈戟完全不知道木耳該怎麼種,他只知道木耳是長在山中的腐木上。
難道要去山裏把腐木全都擡過來嗎?
那直接讓木耳在山裏長不也一樣?
“需要大量的玉米芯,還需要山裏的一些腐木。”
林寶初之前每次去山裏撿菌子、挖春筍冬筍的時候,都會把山裏的木頭浸泡在山澗裏,然後又拖出來。
她這麼做,就是爲了催生木耳菌。
“玉米芯要放在水缸裏泡上一兩個時辰,把玉米芯泡透、泡軟才能用。”
今年年中他們收成了一千三百畝的玉米,玉米剝粒之後留下了很多玉米芯。
他們用來燒火做飯,到現在都沒用完。
正好拿來種木耳了。
“好,我這就叫人去準備。”
沈戟擡腳欲離開,林寶初就跟上,“我跟你一起去山裏挑木頭吧。”
木耳菌種都是野生的,不能保證每一根腐木都能長出木耳來。
第一茬的木耳,就當是菌種培育了。
等來年開春種第二茬,就可以用第一茬的菌種鋪種,到時候產量會高很多。
兩人帶了幾個工人,一起朝前方的大山去。
山澗下,那些被林寶初泡過堆放在岸上的木頭,她都叫人把它們搬回棚裏去。
兩人繼續進山,把腐朽程度好的木頭,都用稻草繩做了標記。
一會兒進山的工人會根據標記,把木頭扛回去。
與此同時,其他工人也在把縣衙的玉米芯挑到大棚裏。
在水缸裏添了草木灰和米漿水,這缸水便可重複浸泡玉米芯。
兩邊同時開工,隔日一早,便可種植木耳。
林寶初特地換了下地幹活的衣服,把頭髮紮成麻花辮紮在後腰帶裏。
負責木耳大棚的工人來了一半,還有一半在旁邊繼續蓋大棚。
“小夫人,你說吧,這東西咋種,我們都聽你的。”
林寶初的這些產業,個頂個的稀奇。
越稀奇,就表示越能賺錢。
大夥兒能找到這份活計,都珍惜不已,幹活非常賣力且認真。
“大家過來,我給大家示範一下怎麼種木耳。”
林寶初招呼那幾人過來,她手邊的竹筐裏有一筐浸泡好的玉米芯,還有一筐鋸成小段,又被劈開的腐木木頭。
只見她在種植木耳的大木框裏,整齊地擺放上吸足水分的玉米芯。
“這個玉米芯一定要按照一個方向擺放整齊,有漏空的地方,就把玉米芯掰成小塊塞進去,嚴絲合縫。”
框裏,一排排的玉米芯整齊擺放。
鋪了三層。
“玉米芯鋪滿三層之後,在上面錯開鋪上一層腐木。”
林寶初像種甘蔗那樣,腐木頭尾相間,錯開擺放。
這樣做,是爲了留出空間,讓木耳有足夠的地方開展。
“擺完腐木,再像剛纔一樣鋪上一層玉米芯就可以了。”
操作幾人是看明白了,卻還是不懂,“小夫人,種子呢?沒有種子怎麼種出東西來?”
“這些腐木就是種子啊。”
“啥?你說這些木頭?”
他們撿起地上的木頭,東瞧瞧西看看,怎麼也瞧不出它有哪裏像種子。
等等。
如果這些木頭是種子的話,那昨日他們把木頭扛回來時,直接摔在地上,種子會不會被壓死?
![]() |
![]() |
罪過罪過啊。
林寶初把手頭上這一木筐的木耳種完,接着說道:“大家看明白了就都各自去忙吧。”
她繼續種下一筐。
沈戟和她一起,兩人一人一頭,擺放玉米芯。
木耳種完,林寶初的九個產業園就算是全部落成了。
接下來便只有等待,等這些產業園的農作物生長、成熟、豐收。
她就可以實現一夜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