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公公遞上信。
太后緊抿着脣看完,手一攏,將信紙揉成團砸在地上。
地上鋪着羊絨毯子,紙團砸上去無聲,太后的目光卻像一團火蔓延開來。
“南亭侯宋拓。”太后念着落款的名字,聲音透着諷刺,“如今阿貓阿狗都要來求見哀家,這是覺得哀家眼瞎、耳聾、昏庸,想借着他祖母與哀家的交情進宮碰碰運氣討好處,此子不光惡逆不孝,還是個拎不清的。他母親便是上不得檯面的踐婢出身,難怪他品性惡劣。”
“他母親身份低踐,在我面前,提鞋都不配。”
“做母親的不守禮法,方纔教養出如此無德之子。”
福公公表情都快繃不住了。
太后這是怒氣上了頭,氣話連篇了。
越往後聽,卻是分辨不出太后到底罵的是哪個不孝子了。
今上與太后失和,太后不會輕易和皇帝撕破臉,皇帝也一樣不敢公然忤逆太后。
母子關係一旦崩塌,太后承受不住皇帝之怒,皇帝也承受不住天下悠悠衆口。
早些年太子還在世時,太后根本不拿今上放在眼裏,而今上那時還是個唯唯諾諾不堪重任的皇子。
是在今上登基後,逐年展露出帝王手段後,母子間纔打破了曾經的平衡,到如今,早已不是面和心不和那般簡單。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皇帝的後院也不太平,母子間、婆媳間,妻妾間,那可都是積年的矛盾。
太后本都到了頤養天年的歲數,可近年來眉眼間卻常含戾氣。
當初皇帝剛登基,根基不深,太后爲了垂簾聽政,將侄女嫁給了皇上,都知曉皇后便是太后的人,皇帝這幾年冷待皇后,實際是在打太后的臉。
今日皇帝剛爲了貴妃頂撞太后,太后心裏正憋着怒火,巧了麼不是,南亭侯不孝一事就捅到了太后眼前。
該說不說,南亭侯是倒黴的。
“您說的是。”福公公面不改色地接話:“南亭侯太不懂事了,妹上欺下,仗着您不知他做的那些事,還想到您跟前來討恩賜,癡心妄想。”
太后道:“這個南亭侯,不處置不足以平哀家心中之怒,打板子都是輕的,哀家要狠狠處置他。”
福公公呼吸一緊,小心翼翼地詢問道:“難不成您想奪爵?”
![]() |
![]() |
太后神情一凜,似有爲難,嘴巴張了又張,卻是一時間未給出答案。
且不說奪爵要皇帝親下詔令,南亭侯到底是老牌勳貴,世襲了幾代人,當初老南亭侯從龍之功,太宗皇帝親封的,足足世襲五代。
和南亭侯府同一批的那些老功臣,後代不見得都出息,卻無不是一代代世襲着爵位,享受着功臣的特權,便是這些人犯了錯,只要不是對朝廷不忠,反叛朝廷,通敵賣國的大罪,皇帝不會輕易剝奪他們的爵位。
輕易處置開國功臣之後,一個處理不好,便會引起軒然大波。
便是皇帝都不能隨心所欲,莫說自己一個不得干政的太后。
但太后隨即又想到今晨皇帝不敬的語氣,南亭侯不孝母親一事,是天賜的良機,她總要借題發揮,讓皇帝狠狠不痛快一場!
太后思量半天,定了心念。
她說道:“後宮不得干政,我若奪他的爵,便是越過祖制,叫皇帝抓了我的把柄,我自然不會干政!但如此不孝之人,我若以他爲滿朝臣子樹立典型,警醒文武百官,再賞千金給那陳氏,彰顯我對婦孺的仁心,難不成皇帝還要阻止哀家嗎?”
福公公道:“您此舉是傳揚我大曆朝重視孝道之傳統,自然不是後宮干政,陛下定不會阻止您的。”
“去請陳氏進宮見我,再召南亭侯進宮。”
太后一旦決定,便雷厲風行。
她繼續吩咐:“去跟皇上打聲招呼,說我與艾氏是手帕交,艾氏的兒媳遞了血書,我要在賢德殿給她斷官司,叫皇帝過來觀看,以免說我後宮干政。”
“你便如實告訴皇帝,哀家還要叫幾位肱骨老臣過來,意在維護朝綱,整肅風氣。可言明南亭侯的不孝行徑已悖逆人倫,若不嚴加處置,恐將影響朝野風氣,不利國家安定,爲彰顯哀家之公正,特意召集幾位老臣作爲見證,事後也請老臣各抒己見,以定妥當之策。”
這些大臣會替她小題大做,定會將此事在朝廷上鬧的沸沸揚揚。
太后手下除了大太監福公公外,自有多位辦事得力的公公婆子,各自分頭行動。
皇帝聽了福公公稟告,輕描淡寫地道:“此等小事,不必母后勞神,朕來處置。”
“老佛爺最是重視孝道,南亭侯如此不孝之舉,她老人家如何忍得,早已吩咐下去,請了數位大臣進宮。老佛爺還想請您百忙之中去一趟,她老人家教育臣下,陛下若在場,更彰顯陛下對老佛爺、對孝道的重視。”
皇帝批摺子的動作微頓,神情如常地點了點頭,“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禽獸尚知孝順,況乎人乎?南亭侯如此惹母后生氣,朕自然不會袖手旁觀,你下去吧。”
沒說去不去。
面色和語氣都聽不出情緒。
但福公公從皇帝眼角邊的一抹冷色看出了端倪。
山雨欲來風滿樓。
往日皇帝和老佛爺鬥法,老佛爺輸多贏少,今日老佛爺卻是明顯戳到了皇帝心窩子上。
宮裏的太監,進了侯府宣旨。
宋拓沒想到幸運來的如此之快,才遞出去的信,剛一日便有了迴音。
太后老佛爺竟召他速速進宮面見!
可見這步棋是走對了。
祖母的人情,不用白不用。左右都要委曲求全,不如直接對太后低頭。
他趕忙沐浴更衣,將自己拾掇的神清氣爽,利利索索進宮了。
一路上還在猶豫,太后問起,到底是要去北疆還是去南疆。
東邊和西邊尚算太平,雖駐有軍隊,卻只是行震懾之威。他去後恐無多少用武之地,提拔升職更是遙遙無期。
南北疆常年小戰事不斷。但南疆有王大將軍鎮守,北疆的鎮守將軍也是王大將軍的部下。
因爲韋映璇和王夫人走得近,他現在心中對王大將軍的崇拜之情都淡了下去,反而心生忌憚。
如此一路思量着,終於到了壽安宮。
太監並未引他去正殿,而是帶着他去了坐北朝西的賢德殿。
賢德殿是太后往常用來宴請賓客之處,大殿十分寬敞,說話都有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