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粉入口滑嫩清涼,消散暑熱,梅子糕酸甜可口,紅豆棗泥糕香甜綿軟,甜度適中,一點也不膩口。
韓大人笑道:“李姑娘手藝不錯,本官還是第一次喫到這種食物。”
“多謝大人誇獎。”
謝晏道:“李姑娘做的這道冰粉的方子已經賣給百味樓了,兩位大人回去後,可以到百味樓品嚐。”
韓大人感嘆:“那就好,這麼好的美食,不該只在這裏,它可以去更廣闊的天地。”
謝晏明白他話裏的意思,沉默不語。
話說完了,謝晏送李晚月姐弟出縣衙。
走出正堂,李三棟猛的吸了幾口氣,終於活過來了。
他後背的衣裳都溼了。
謝晏看向李晚月:“沒想到你還會做點心。”
“你沒想到的多了。”
“不考慮開一間點心鋪子嗎?”
“有這個想法。”
謝晏淺笑:“對了,你種的紅薯也收了吧。”
“收了,我給村裏人分了一些,他們嘗過後覺得好喫,也想跟着種,讓我給他們留一些做種子。”
謝晏點頭:“我已經將此事稟報,待兩位大人回京後,稟報朝廷,想來用不了多久就會派人把這些收一部分回去,用作下一季的種子,進行廣泛種植。
你算一下要留多少,剩下的部分我帶走,算朝廷跟你買的,價格隨你開,但是不能超過從外邦那裏買來的價格。
若是都分出去了也沒關係,我會向上級稟明,待下一季再收。”
李晚月笑了:“不用了,當時的種子是你送我的,說好了要分你一些,我大概算了一下,估計要留下六成,已經佔很大便宜了,更何況這些是爲了廣大百姓,不用給銀子了。”
謝晏盯着她看,陽光爲她渡了一層光芒,襯的她越發明妹。
“好啊,既然你這麼大義,到時候朝廷發下獎賞,我就自己留着了。”
李晚月一怔,朝廷真要是給了獎賞,那代表的可是榮譽。
她立刻道:“上面獎賞的我肯定要啊,那可是榮譽,到時候你可不能少給了。”
謝晏抿脣一笑。
李晚月想到什麼,問道:“謝大人,這些逃難來的人裏面,有沒有童生秀才?”
“你問這個做什麼?”
“我們村子想建一所村學,缺夫子,我想着這些逃難來的人裏面,若是有童生或者秀才,我們村願意聘請。”
“這樣啊。”謝晏讓清風拿了本冊子,上面記錄着逃難來的百姓信息。
裏面有三位童生,一位秀才。
那位秀才接了抄書的活計,能掙些錢,其中兩位童生找了幫人寫書信的活計。
還有一位童生什麼也沒做,待在安置地。
李晚月問:“這人怎麼了?莫不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清高?不願意找活計養家餬口?”
真要是那樣,她可不敢用,別到時候把孩子教的眼高手低。
謝晏看向清風,清風說道:“是這樣的,這位陳童生的父親當初爲了護一家子逃命,死在了洪水裏,母親在逃荒路上染病,沒撐多久也走了,現下他家裏只剩他和妻小四口人,他整日不說話,只一個人坐在角落出神。”
李晚月瞭解了,這是打擊太大,沒走出來。
謝晏問:“不如,我讓清風把另外兩名童生找來給你看看?”
“不用,我先去見見這位陳童生吧,他還有妻兒要養,應該會同意的。”
謝晏點頭,走了幾步,想到曹縣丞,他提醒道:“這段時間人員混亂,你儘量少出門,就算出門,也不要一個人出去,更不要聽到什麼消息,就信了別人,若是有事,立刻讓人給我送信。”
李晚月見他神情嚴肅,點了點頭。
隨後清風送李晚月去見陳童生。
李晚月坐上馬車,角落探出的一道身影看着馬車走遠,立刻離開,回去稟報。
趴在牀榻上的曹縣丞,聽到小廝的稟報後,抓起牀頭的茶杯,猛的摔在地上,瓷片碎裂飛濺開來。
他面容猙獰,謝晏該死,這個踐皮子也該死,都是因爲他們,竟然毀了他和兒子的前程,他要狠狠折磨他們,再送他們去死。
另一邊,到了城外安置地,李晚月在外面等着,清風讓人把陳童生請出來。
陳童生看上去約莫二十五六的樣子,身形瘦削,臉色蠟黃,旁邊站着一位婦人,牽着兩個孩子,女孩約莫四歲,男孩約莫七歲。
陳童生看向李晚月,神情木訥問:“你找我?”
“是,我們村子想找一位夫子教孩子讀書,聽說您是一位童生,我想問問您,可否願意去我們村子教學?不過看到你之後,我打消了這個想法。”
陳童生依舊木訥地問:“爲何?”
“因爲我不想讓我們村的孩子變得像你這樣,遇到點挫折彷彿天踏了一樣,渾渾噩噩如同行屍走肉,失去家人很痛苦,可讓活着的家人因你繼續痛苦,甚至丟掉性命纔是最可悲的。”
李晚月說着看向年輕婦人,接着道:“看看你的妻兒,因爲你,他們神情哀傷,身形消瘦,看不到希望,你覺得他們還能活下去嗎?”
陳童生的表情終於變了點,眼珠轉了轉,看向自己的妻兒。
年輕婦人上前握住他的手,語氣輕柔:“相公,你要好好活着,這是爹孃臨死時不停囑咐的話呀。”
陳童生眼眶紅了,見李晚月轉身要走,他立刻道:“姑娘留步。”
李晚月看向他,沉默。
陳童生不好意思的用袖子擦了擦臉:“姑娘,我只是童生,你不覺得我才疏學淺嗎?”
“我們只是村學,想讓孩子識些字,會簡單的算術,若是想讓孩子考科舉,就不用請人去村裏教了。”
陳童生又問:“那……我去教書,我妻兒怎麼辦?”
“自然是一起去,你若是同意,我回去和村長商議,喫和住肯定沒問題,你什麼時候想走,也隨你。”
![]() |
![]() |
![]() |
“好,我願意去教書。”
李晚月點頭,讓他出示了一下童生憑據,又聽了一下他的學問,讓他寫了一篇字。
字寫的很好,教孩子綽綽有餘。
回到稻花村,就去了村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