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一聽,高興地拍手:“太好了,趙家老宅正房有三間,還有廂房廚房,夠他們住的。
月丫頭,眼下咱村子登記的,想要學習的孩子有一百一十三個,還有沾親帶故的別村的孩子想來,陳童生一個人能交的了嗎?”
李晚月想了想:“那就分批學吧,把這些人分成五批,二十多人一批,我和小蘭幫着教一部分沒有基礎的,其他的,讓陳童生來教,每天每批同學一個時辰,這樣錯開來,教五天休兩天。”
村長忙點頭,這個主意好。
他又問:“束脩的話,是等陳童生來了再商量,還是咱們給定好了?”
李晚月提醒:“村長伯還是跟大家商量一下,若是只出一些菜和柴,大家可能不覺得什麼,但若是出錢,估計有一些人不願意。”
![]() |
![]() |
![]() |
村長點頭:“我知道,不過今年咱們村子不一樣了,通過你們家,掙了不少錢。
就說這兩天幫你家收紅薯和撿了半個月的菌子和木耳,每家都掙了最少一二兩銀子,更別說之前的筍子和蓋房子掙的了。
讓他們出幾十文錢,也不算什麼,跟去鎮上讀書比,這點錢根本就不值一提,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同意的。
就算有幾家不同意的,就讓他們按集市的價格給陳童生家裏送菜送柴或糧來抵,要是這樣也不願意,那就別學了。”
李晚月點頭:“您說的也行,您可以先想想出多少合適,等陳童生到了,讓他看滿不滿意,不滿意再調整。”
村長點頭,想了想說:“月丫頭,我是這麼想的,咱們村想學的,一個孩子五十文,你覺得咋樣?這樣一百一十三個孩子,一個月有五兩多銀子,到時候拿出一小部分給你和小蘭,不能讓你們白忙活,你覺得怎麼樣?”
李晚月道:“按說這個價格不高,只是不知道村裏人能不能接受。
現在登記的人數,每戶可能有兩三個孩子,若是定這個價格,怕是去村學上學的會少一半。
每家只讓一個孩子上學,再讓他教其他孩子,或者幾家會聯合起來,讓一個孩子學,另外幾家的孩子跟着這個孩子學,給些菜和柴的,比五十文要省多了。”
村長一想也是,可也不能太少了,這個價位本來就不高了。
李晚月又說:“村長,我和小蘭可以不要錢,畢竟我們只教一個時辰,用柴抵就行,只需要給陳童生交束脩,您把價格再定低一點,村民們也好接受。”
“好,我知道了,我再想想。”
李晚月沒再說話,讓村長跟村裏人商量去吧。
不可能什麼都不付出,就讓自家孩子學到知識。
傍晚,村長叫來大傢伙,經過商議,最後決定聘請陳童生來村子裏教學。
八成的人願意出學費,剩下的兩成人負責出菜,柴和糧食。
翌日,李三棟就趕着牛車把陳童生一家四口接到了村子裏。
陳童生見小院子雖然破舊,但乾淨整潔,一個月還有三兩多的酬勞,村民們也很熱情,心裏很滿意。
這裏至少比住在安置營好很多。
村民們把自家的菜,木柴,揹簍,竹筐,掃把什麼的拿了一些給他們,陳童生的媳婦受寵若驚,連連道謝。
不多時,衆人散去,熱鬧的小院安靜下來。
陳童生握住自家媳婦的手:“倩娘,這段日子辛苦你了,往後我一定好好掙錢,等攢夠了錢,接着用功讀書,不再讓你和孩子受苦。”
“嗯,爹孃泉下有知,也會安心的。”孫倩露出久違以來的笑容。
相公終於振作起來,他們有希望了。
接着,兩人把住的屋子收拾了一下,喫飽喝足,休養兩天,學堂開課了。
這段時間,李家新宅也陸續把室內裝好了,李晚月的屋子按她的想法,做的裝飾。
傢俱也全部到位了,特意在鋪子晾了一段時間,幾乎沒有味道。
接下來的時間,李家衆人各自佈置自己的屋子。
李晚月的房間窗戶很大,光線明亮。
牆面用石灰泥漿抹的平整,地上鋪的是棕色木地板,內外室用圓光罩做了分隔,內室靠牆放了一張淺棕色架子牀,架子牀上掛了淡青色紗帳簾,下面放了一張腳榻,牀的右側牆邊放了一組衣櫃。
右側邊靠牆放了妝臺,妝臺上面妝奩銅鏡,下面是鼓凳。
角邊放了一個古風衣架。
左側靠窗那邊放了張貴妃榻,閒暇時可以靠在榻上看窗外的景色。
角落放了花幾,花几上面放了白瓷瓶。
以後可以摘些花放在花瓶裏。
圓光罩也掛了淡青色帳簾。
外面部分,靠牆處放了一張羅漢牀,中間放了小方几,羅漢牀一側放了花幾白瓷瓶。
中間放了一張圓桌,上面鋪着淡青色桌布,四張鼓凳。
外間另一側牆邊,放了書桌,上面擺放着筆墨紙硯,旁邊是古箏架。
李晚月裏外擦拭了三遍後,終於滿意了。
到時候鋪上新的被子,羅漢牀兩邊放上軟墊,圓桌上放套茶具,牆上再掛幾幅畫,再放個小香爐,薰些好聞的香,完美。
其他幾個房間都鋪了木地板,美觀整潔。
小桃小蘭的房間是李晚月幫着設計的。
左右兩側都做了圓光罩,兩處各放了架子牀,衣櫃,妝臺,小榻。
這樣姐妹倆各有空間,正中放了羅漢牀和圓桌,紗簾是她們自己選的,小蘭選的紫色,小桃選的粉色。
各自屋子收拾好後,又打理清掃院子和後院。
忙活了幾天,終於收拾好了。
一家子臉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選在了三天後搬家。
趙素英收拾家裏的東西,李晚月覺得沒什麼可收拾的,所有東西都置辦齊了,老宅子裏的東西都舊了,沒必要帶去新宅子。
可這些東西跟了他們很多年,自然是捨不得,哪怕用不着,他們也不願捨棄。
三天後,跟李家關係好的幾家都來幫着搬東西。
李家的牛車已經裝的差不多了,他們就幫着把零散的包袱,還有雞和兔子搬過去。
自從新宅子的大門裝起來後,他們還沒進去看過呢。
看着眼前棕色厚重的大門,高高的院牆,院牆上面還用泥漿糊了些碎瓷片,這是李晚月的主意,以防有人翻牆。
他們再次覺得李家和他們不一樣了。
不過人還是和以前一樣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