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分耕甘蔗、玉米

發佈時間: 2025-08-20 07:42:00
A+ A- 關燈 聽書

“聽說縣衙要分耕甘蔗和玉米了,你種不種啊?”

“這還用說?當然種了!”

“你們還沒聽說嗎?前幾日小夫人豬場分紅,一百文變三百文!”

“嘶——我也聽說了,那可真真是坐着就能賺錢啊。”

“那可不……”

“所以啊,我算是看明白了,只要跟着衙門種地、做事,那就準賺錢,這不,我來登記種甘蔗了。”

“大柱家的,你跟我想法一樣,我也是來領甘蔗種子的,你瞧,我板車都拉來了。”

村頭田間的岔路上,附近幾個村的村民相遇。

互相打聽才知,他們都是去縣衙拿種子回去種地的。

林寶初貼了公告,把甘蔗和玉米分耕的消息發出去,頓時引起全縣關注。

百姓們如此關注她的消息,還是拜上次養豬場分紅所賜。

自打那天之後,林寶初就在百姓們當中,獲得了女財神的稱號。

意思是,只要跟着她做事兒,那錢財就會滾滾來。

回顧之前的種種,林寶初說能賺錢的事兒,哪樣不是賺得盆滿鉢滿?

種莊稼是,種甘蔗是,種辣椒是,就連那九個產業園,如今也在陸續賺錢。

這簡直是富貴臨門,撇都撇不掉啊。

所以,當林寶初說要分耕甘蔗和玉米時,一城十二村的人,都來了。

不過,想要拿到種子回去種,還有條件。

“吳大柱是吧?”

扶貧小隊又忙瘋了,拿出土地的冊子,挨個覈驗。

“吳大柱家,耕田三十畝,旱地二畝……抱歉,你家的土地情況不符合分耕要求,回去吧。”

“不符合?”吳大柱一聽人家不要他,登時急了,“縣老爺,我家爲啥不符合,我有力氣,能幹活兒的。”

“不是這麼說的。”負責該村的幫扶人解釋道:“分耕要求家裏有旱地七畝以上,你這才二畝,不能種。”

“我可以把我家田分出五畝來種!”

“不行,不能以佃作旱,這也是原則。”

盛朝當前的大環境依舊是極度缺糧的狀態。

林寶初不讓他們用水田來旱作,也是爲了他們好。

當前的情況,手裏有足夠的糧食,纔是生存下去的硬道理。

種甘蔗是幫她種,相當於打工,打工只是短時間內看得到收益,卻不是長久之計。

她也希望豐耕縣的旱地都種滿甘蔗啊,這樣她的糖廠就可以在盛朝橫着走了。

但林寶初不能這麼做。

“那、好吧……”吳大柱滿臉失落。

他板車都拉來了,就想種甘蔗呢。

扶貧小隊的人見狀,心有不忍,替他想辦法。

“別難過,七月還有一次機會,你要是到了七月能另外開荒出五畝旱地,就能先種半年玉米,來年再種甘蔗。”

“真的?”

吳大柱灰暗的眼裏重新亮起光芒,他連連彎腰鞠躬,“謝縣老爺指點,我這就回去開荒去!”

這個辦法,讓許多不符合分耕要求的村民重拾希望。

也正因爲這事兒,豐耕縣未來半年的耕作面積,擴大了不少。

村裏村外、山腳河邊。

只要是能開墾的荒地,百姓們揮起鋤頭,把野草鏟了,把石頭敲了,都拿來耕作。

豐耕縣的人均收入,呈跳躍式上漲。

新一年的春耕結束。

豐耕縣數萬良田,全都插上秧苗,碧綠無邊。

縣衙門口的向日葵也抽出四五片葉子,及膝高,和矮小的大豆秧子呈一高一低狀,和諧相處。

驛點也重新裝貨分發,把幾個能收成的大棚菜,發給附近的兩州一縣經銷商。

“各位。”

林寶初領着三人走進辦事大廳,“這是我們新來的三位同仁,分別是和書齋的周益掌櫃、平安典當行的許牧掌櫃,還有咱們的老熟人佟平安。”

“又有新人來啦,歡迎歡迎。”

衆人鼓掌,真心歡迎有新人加入他們。

周益和許牧,都是外縣搬來豐耕縣開店的掌櫃。

和書齋做文房四寶的買賣,但現下豐耕縣文房四寶的生意還不夠成熟,比較冷門。

周益便把店裏的事兒交給自家家裏人,自己來縣衙幫忙。

許牧以前是在池州府做典當生意的。

但池州府那個大地方,做典當生意的人太多,他爭不過。

正好過年時他來豐耕縣過年,喜歡這裏的喫食,就把店搬到這兒來了。

他的到來,林寶初是相當歡迎。

許牧的典當行還兼做錢莊生意,相當於豐耕縣這個小破地方,正式和外界接軌了。

他們有銀-行了呀!

“周老闆,你就接手大溝村吧,大溝村離城裏近,近期也不下鄉,不用擔心。”

林寶初指着周舵的位置,“那是周舵,之前大溝村的負責人,要是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問他。”

安排完周益,她繼續安排許牧和佟平安。

許牧接手西城,佟平安接手九溝村。

“林姑娘,周舵怎麼不負責大溝村了?”衆人甚是好奇。

沈箏和謝談竹有事兒他們可以理解,周舵怎麼也有事兒?

林寶初本來想在開會的時候說這個事兒的,但既然他們問了,她就說了。

“周舵接下來的任務,是蓋房子。”

她繼續說,“幫助特困戶改造危房,甚至是重建,還有圖書館、醫館等,都需要周舵,所以他大溝村的事兒,他暫時沒辦法兼任了。”

全縣百姓的年收入統計出來了,貧困等級也劃分了。

解下來就是針對性幫扶。

家裏連個能遮風擋雨的屋子都沒有的,縣衙幫忙修整或重建。

現在縣衙手裏錢緊,沒辦法集體搬遷,只能先幫助那些屋不避雨的百姓簡單蓋個泥房子。

至少讓他們有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先。

解決完危房的事兒,再來便是公共設施。

圖書館一定要有,醫館也要有。

謝談竹現在看病大部分時候都在縣衙,那些臥牀不起的病人,他都得去到病人家裏診治。

因爲縣衙沒有地方給他們住院治療,所以醫館大樓也要有。

“這麼快?!”

扶貧小隊衆人面露驚訝。

他們知道林寶初有這個計劃,但沒想到她已經開始了。

林寶初笑得有一絲無奈,“因爲留給咱們的時間,不多了。”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