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瑾瑜腦海裏浮現出謝正淮和他原配妻子的畫面,同在京中,他們也見過。
謝正淮看原配妻的眼神很溫柔似水,哪怕是對府裏的兩房妾侍,都很溫柔。
對她卻沒有過那樣的神情,難道是因爲那兩房妾侍長的有幾分像原配?
可有多少夫妻是情深似海的呢,大多數不都是相敬如賓,客客氣氣的嗎。
更何況謝正淮對她不錯,只有在晏兒和祺兒生出矛盾時,他纔會對她急言厲色。
她是當家主母,爲府裏付出是應該的,祺兒很孝順她,夫君對她也很好,婆媳關係和睦,這還不好嗎?她已經比大多數人幸福了。
她深吸一口氣,道:“你不用在這裏挑撥,現在要說的是你和晏兒的事,你同意搬走,我就給你銀子,若是不同意,你也不會有好結果,只要我和晏兒的父親不同意,他便不能忤逆父母的意思。”
李晚月知道一個人的性情,怎麼可能因爲別人的三言兩語就改變。
她只說道:“我是不會搬的,您既然這麼看不上安平縣,直接讓謝晏去別的地方做官好了,至於錢,我不缺,五百兩,也就夠我一個月的花銷。”
說着,她擡手做了個請的手勢:“我還有事要忙,沈夫人請回吧。”
“看來,你是誠心要和我謝家作對了?”
“夫人非要這麼認爲,我無話可說,不過我沒有做錯任何事,倘若夫人非要用手段逼迫陷害,我想靖朝總有可以爲我家做主的人。”
“你……”沈瑾瑜氣的站起身。
正在這時,就聽到一陣喧鬧聲由遠及近,下一秒謝晏出現在後院。
他眼神如冰看向沈瑾瑜:“你來這裏做什麼?”
連尊敬的稱呼都不用了。
沈瑾瑜見他這樣的態度,火氣更盛:“你在質問你的母親?我纔來一會兒,你便跑來,是有人給你通風報信,還是你常往這裏跑?你身爲一縣之主,不在縣衙好好辦事,整日圍着一個女子轉,晏兒,你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
“母親慎言。”謝晏臉色冷沉:“我是有公務纔來這裏,只是沒想到看到了謝府的馬車,母親有什麼事可以直接找我,跑到這裏爲難人,有失您謝府主母的體面。”
“你來這裏能有什麼公務?你已經被她騙了,她成過親,還要騙你娶她。”
“在母親眼裏,我是無知小兒,會輕易別人欺騙嗎?她的事我一清二楚,不勞母樣費心。”謝晏說完不再理她,轉頭看向李晚月:“晚月,去前院接旨。”
李晚月愣了,其他人也愣了。
他們聽到了什麼?接旨?聖旨?
李晚月快速往前院走。
到了前院,院子裏擺着幾口大箱子。
約莫二十位黑色勁裝,侍衛裝扮的人,站成兩排,腰上挎刀,神情冷肅。
前面站着身穿緋色官服的中年男子,李晚月記得,這是上次在縣衙見過的那位韓大人。
一側還站着近兩月未見的李三棟。
李村長和李有山幾人站在另一側,手足無措。
後面跟出來的沈瑾瑜和謝書妍也安靜地站在一旁。
李家快速擺好香案,韓大人站在香案前,道:“李晚月接旨。”
院內所有人齊齊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李氏女李晚月,性本柔嘉,秉持淑德,聰穎巧思,博學廣識,設計農具,獻計農植,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特冊封爲縣君,賜封號‘安平’。
另賜黃金百兩,良田百畝,各色綢緞二十匹,各式首飾一盒,字畫擺件數件,望爾敬慎恭儉,修德謹身,樹範流芳,欽此。”
宣讀後,他合上聖旨,躬身往前遞:“安平縣君,接旨吧。”
“民女接旨,謝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晚月雙手指過聖旨,絲綢的料子很是順滑,明黃色布上繡着龍紋,象徵着皇權。
第一次經歷這事,心裏還有點小緊張。
她平復心緒,隨後站起身,心想着,一般是要塞銀子,給辛苦費的,可韓大人又不是內侍。
想了想,她看向韓大人:“辛苦韓大人跑一趟,不知可否賞臉,在家裏用飯,也好讓我們表示一下感謝。”
![]() |
![]() |
![]() |
韓大人笑呵呵道:“縣君相邀,是本官的榮幸,剛好本官還想問問你關於那堤壩的事,對了,按規矩,是要進宮謝恩的,但是路途遙遠,聖上恩准你不必親自去謝恩了。”
“多謝皇上體恤。”
“還有,縣君以後每月有祿銀三十兩,祿米三十斛,到時候縣君直接去縣衙領取即可。”
“多謝大人告知,請大人到正堂用些茶點。”
“好。”
李有山還愣在那裏,魂不知道飄哪兒了,李村長趕緊拽了拽人。
李有山這才同手同腳的引着人往正堂走去。
李村長擦了擦腦門的汗,心跳快的像要跳出來。
天爺喲,他們李氏一族竟然能出這樣的大人物,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想着,他趕緊跟着進了正堂。
李三棟接過李晚月手上的聖旨,也跟着去了正堂。
找了個托盤,把聖旨放在上面,擺到正堂桌子上。
謝晏走到李晚月身邊,微笑着道賀:“恭喜你,如今可是正五品且有封號的縣君,以後我見了你都要行禮。”
李晚月道:“我也要謝謝你,若是沒有你在背後出力,我不可能得到這樣的榮譽,最多能得到一些賞賜的物件,或許還有你舅舅他們的幫助,真的謝謝。”
“我母親的事,我很抱歉,她的話,你不要往心裏去。”
“我知道,有什麼話晚些時候再說,你先去陪韓大人,我怕我爹和村長應付不來。”
“好。”
謝晏看以一旁的沈瑾瑜,走過去對謝書妍說:“妹妹,先帶母親回去吧,有什麼事,等我回去再說。”
“哦。”謝書妍應了一聲,就和嬤嬤扶着沈瑾瑜離開了。
李晚月轉身看向還在愣神的趙素英和王桂香幾人。
提醒他們去廚房做飯。
又讓元寶幾人在後院擺幾張桌子,上些茶點,讓院內的侍衛去歇着。
院外還圍了不少鄰居,這隊人馬聲勢浩大的進村,所有人都來看熱鬧了。
只是瞧着那些侍衛不好惹,又有官員在,他們只是在門口圍着,沒敢進內院,所以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李大川拿了些糖分給大家,讓大家先回去,衆人這才散了,有的人仍然坐在一邊等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