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十幾公里外,林淨月和羅平洲面面相覷,頓時陷入沉思。
打與不打,管還是不管,都是個問題。
羅平洲比林淨月還要糾結,他是個武將,平日裏以護衛郡王宮廷,保護黎民百姓爲己任。
放到平時路過,亦或大勝而歸,撞上這等事情,當然得管!
只是眼下,邊關急着用藥材,慢上半天,甚至可能死去十幾個重傷的將士。
一邊是將士,一邊是百姓;一方是邊關國事,一方是山中匪患……
林淨月突然喊來泊春:“你將吳庸身邊跟着的小廝叫來,就說我想問問吳庸來往京城與北疆時的事情。”
吳庸不在,那小廝一直跟在泊春身邊伺候,一喊就來了。
聽太子妃問起這事,小廝遲疑了下:“小的不常跟在主子身邊,都是在夫人身邊伺候,這回也不曾跟隨主子前往北疆,而是留在了京城。
不過我聽主子提起,回京一路上非常安穩,沒有出什麼岔子。至於隨大軍出征時……除了奏摺上報的那幾件事外,也不曾有任何困難。”
吳庸心眼子多。
這處小山村當時若出了問題,他不可能看不出來。
林淨月遙遙望向小山村,見山村後面羣山環繞,一山更比一山高,沉銀片刻後:
“既然叫我們看到了,就不能不管,但行程也得加緊,否則耽擱了時日,恐怕……”
她看向羅平洲,徵詢他的意見。
羅平洲沉着一張臉,抱拳:“出京前陛下曾有過交待,此行一切事務,皆交由太子妃做主。”
林淨月有一瞬的驚訝,再聯繫到泰豐帝私底下交給她的任務:“那就管!”
做個決定非常簡單,可如何管,管到什麼程度等等,卻都得另行商量。
林淨月和羅平洲提的幾個建議,都被彼此否決。
強攻不妥、佑敵深入,沒那麼多時間……
林淨月思量片刻:“這事先放放,你將大軍分出兩千人留下管管這事,其他人按部就班繼續押送藥材往北。如此,兩不耽誤。”
“卑職遵命。”羅平洲麻利提了副統領前來,讓他押送藥材北上,同時保護好太子妃。
這位副統領姓賀,比羅平洲要年輕個十來歲,躬身朝太子妃行禮時,略略有些不甚禮貌。
羅平洲眉頭一擰,正要押着他到後頭訓上一頓。
林淨月笑着道:“賀統領年輕氣盛,不信服我也很正常,羅統領何必罰他?”
在羅平洲和賀副統領驚訝又狐疑的視線中,她慢悠悠垂眸,望着懷裏的手爐:
“只是押送藥材北上一事,太過重要,我擔心賀副統領不甚穩重,幹不好這活。
聽聞羅統領的手下,另有一位副統領名喚廖簿,平日裏性子沉穩,事事做的妥帖,不如讓他暫替羅統領,押送藥材,護衛本太子妃?”
一聽這話,羅平洲鬆了口氣。
他就說身爲太子的枕邊人,太子妃怎麼可能沒點脾氣,任由一個驍騎營的小小副統領騎在頭上?
況且他妹妹可是說了,太子妃輕易不要得罪,一旦得罪,她跟太子一樣,可小心眼了。
只是……羅平洲看了眼傻在原地的賀副統領,暗暗搖頭。
他也是看這小子年紀輕輕一身武藝,值得提拔。
誰知竟如此莽撞!
罷了罷了,又不是削了他的官,都是小事。
羅平洲麻利打發走賀副統領,再讓另外一個心腹去喊廖簿過來。
賀副統領離開時死死抿着脣,一看就心中非常不甘,還欲爭辯兩句。
![]() |
![]() |
羅平洲沒再給他得罪人的機會。
廖簿一來,林淨月頓時明白,羅平洲爲什麼要提拔那姓賀的副統領了。
這位廖副統領,長相,頗爲潦草粗獷。
泊春和小令子一看,都忍不住後退了一步。
羅平洲不得不替恭敬埋着腦袋的廖簿解釋:“他也曾上過北疆戰場,臉上被砍傷,不得已靠鬍鬚遮掩。”
“朝廷用人,不看容貌,而看他自身的本事。”
林淨月輕飄飄揭過話題,正要和他們兩人商量該如何管山匪一事,就見一匹快馬撞破茫茫大雪疾馳而來。
*
京城,
太子妃離京前,徐文洲幾次試圖爲她周旋留下。
——任誰都知道北疆不安全,任誰都知道北上的一路有多艱難。
風雪厚重,兵車難行,凜風颳過,再厚實的身板也挨不住。
可太子妃離京後沒幾天,徐文洲立刻改變了想法:
還是離開京城爲好!
這幾日朝堂可謂風波不斷。
東宮兩位主子都前往北疆,只留了幾個宮女侍衛守在東宮裏頭。
什麼事,都鬧不到東宮頭上。
再看今日三皇子的人告發惠敦王重傷一事,與二皇子有關;
還沒等下朝,二皇子當場反擊,洗脫嫌疑,並直言當日野狩一事,查出幕後黑手,乃是三皇子和六皇子。
且淑貴嬪,與她的母族,亦參與其中。
今上也就六個皇子,留在京城的三人都被牽扯進風波里,朝堂豈能不亂?
吵吵嚷嚷,鬧鬧哄哄,每天上早朝跟去菜市場買菜似的,這個還沒罵完,就有人跳出來回懟。
尤其這一次,又與上回太子妃被彈劾與民爭利一事大不相同。
惠敦王、二皇子、三皇子和六皇子都牽扯其中。
好在徐文洲識趣,旁人再怎麼攛掇勸說,他都不曾參與其中,只在東宮被無辜波及時,偶爾替陛下說上一句。
這天,徐文洲窩在早朝上,聽着那些個大臣又差點打了起來,正琢磨着待會兒下朝用什麼早膳時,就聽泰豐帝突然開口,提了一個名字:
“前有昔年舊事,後有時疫一事,朕,頗感朝廷宮中,沒有典籍古書不行。
徐愛卿,朕欲請徐大儒出山,編纂謄抄並整理各朝各代、各個方面的典籍古書孤本,爲後世子孫留下寶貴經驗。
日後遇上什麼事,都可從書中對照,琢磨出解決辦法,不至滿頭霧水,耽擱了行動的絕佳時機。”
徐文洲心思一轉,瞬間想到昨日一羣世家子弟攜同江南一帶的才子入京一事,他頂着險些被眼刀扎穿的後背,鎮定站了出來:
“微臣徐文洲,替父親徐垣,叩謝聖恩。陛下,臣欲再舉薦一人,他鋪子裏藏了諸多孤本古籍,心中亦有山川溝壑。
若得他與父親聯手,再加以朝中諸位翰林等等,定能事半功倍!”
徐文洲舉薦的,正是京雅軒的店家,太子費心挖出的落寞世家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