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義不容辭

發佈時間: 2025-08-20 07:55:16
A+ A- 關燈 聽書

“那麼多年了,我早已記不清了……”

林寶初和沈戟趁着過年,提上東西,挨個兒上門。

假借慰問的理由,向豐耕縣每一個與祭堂無名碑主人年紀差不多的老人,詢問那段過去。

但那都是四五十年前的事兒了。

有那段記憶的人,年紀少說也有六七十歲。

這個年歲的人,在古代少之又少。

林寶初和沈戟把全縣戶籍都翻了,也僅找出七八位老人。

拜訪到最後一人。

眼前的老嫗已經是半身佝僂,雙目失明,手裏杵着隨意撿來的木棍做柺杖。

回憶那段歲月,老嫗不禁哽咽。

“我只知道,那麼多孩子,沒一個回來的,可憐喲……”

“老人家,謝謝您還記得他們。”

林寶初眼眶微紅。

這兩日走遍豐耕縣,聽了那麼多關於那段歲月的故事,雖然不完全,但她依然能從老人們的口中,感受到了將士們、英雄們寧死不屈的精神。

對於還記得他們的人,林寶初和沈戟很感動。

只是,那四座無名碑的消息,仍一無所獲。

二人沉默的離開老嫗家。

大街上,過年的氛圍不減,甚至比前幾日的除夕還要熱鬧。

如此繁榮祥和,更堅定了林寶初找到英雄家人,讓他們魂歸故里的想法。

這是對英雄們最好的告慰。

“相公,我想把《豐耕縣報》改一下版,騰出一半來尋找英雄們的家人。”林寶初突然說。

她不是在徵詢沈戟的意見。

沈戟微笑,“我和阿寶有同樣的想法。”

他剛剛想到,就被林寶初搶先了。

不管花多長時間,多少精力,他們都要將特別版的《豐耕縣報》,發到盛朝的每個角落。

大年初六,啓市開工。

新年縣衙上工第一天,扶貧小隊按照慣例,開會、總結、展望。

大家夥兒都以爲,今年是他們扶貧成果最重要的一年,林寶初一定會三句不離扶貧、不離百姓。

可誰知道,她竟一字未提。

“在新年開工的第一天,我想給大家講個故事……”

林寶初坐下,與大家說起祭堂無名碑的事情。

她娓娓道來,扶貧小隊這才知道,原來在縣衙的祭堂裏,還有這一段故事。

“林姑娘,此事你們怎麼不早說啊。”

朱金華難得生林寶初和沈戟氣,“豐耕縣是我們的家,對於曾經拼死保護我們的英雄,我們怎能忘記。”

朱金華一邊埋怨林寶初的隱瞞,一邊痛恨自己沒有早點發現。

他站起來,出門,直奔祭堂。

“朱掌櫃,你去哪兒?”

其餘的人也都起身,紛紛追尋而出。

他們大抵能猜到朱金華要去哪裏,所以纔會都跟了出去。

林寶初和沈戟也起身跟上。

縣衙小小的祭堂裏,第一次站了這麼多人。

大家看着堂上的四座靈牌,神情莊嚴肅穆。

“既然來了,都上柱香吧。”林寶初輕聲說。

同時越過衆人,上香。

自從找到那份手札,知道其中故事之後,林寶初和沈戟就每天都來祭堂上香。

祭堂也不再冷清。

扶貧小隊排着隊,挨個上前祭拜。

祭拜結束,衆人再次回到辦事大廳。

氣氛已經不如剛纔,大夥兒都嚴肅着一張臉,想辦法找人。

“我們秦家可以幫忙,我今日便寫信回去給我大哥,讓他將縣報發到每一個秦家的糖販手中。”秦讓說。

販售秦家糖的大小商戶數千,遍佈整個盛北。

至少盛北他可以幫得上忙。

“林姐姐,我們福家也可以。”福珠說,“正好我爹孃和哥哥都還沒走,一會兒回去我就跟他們說此事。”

雖然他們福家生意做得不如秦家大,但怎麼說也是一地之霸。

而且他們福家做的是糧食生意,面向的客戶羣更廣。

不管是賣糧的、買糧的,他們都有接觸。

想來,更能幫得上忙。

“太好了!”

林寶初差點忘了還有秦家和福家這一渠道,他們開門做生意,迎來送往的。

有他們的幫忙,《豐耕縣報》上的內容,就有機會讓很多人看到。

“那我也試試,看看能不能多聯繫些錢莊一起問問。”許牧不像方纔的秦讓和福珠那樣,敢打包票。

他只是平安票號旗下其中的一個小掌櫃,沒什麼話語權。

不過,他也有幾個能賣他面子的朋友。

“行!”

朱金華拍桌,“既然大家都那麼努力,那我也不能落下,你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吩咐,儘管跟我開口。”

“能幫得上的,老子義不容辭!”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