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來了!

發佈時間: 2025-08-20 07:56:27
A+ A- 關燈 聽書

關於豐耕縣的環衛問題,林寶初和福珠在飯桌上就直接商量起來。

“棄物處理不難,碗盤瓦罐咱們可以敲碎了拿來鋪路,紡織物、雞毛等焚燒後填入地下就行。”

林寶初想過了。

垃圾處理無非就是焚燒、填埋、高溫堆肥三種。

豐耕縣需要處理的垃圾不多,其主要還是道路清潔問題。

最近正值春耕農忙,百姓們從地裏回來,腳上難免會帶些泥。

踩在棧道上,踩在街上都落下不少泥點泥塊。

就連縣衙門前的石階,都被百姓們拿來蹭腳,留下一塊塊難看的泥巴。

所以,只要把這些難看的東西掃除,豐耕縣的環衛問題就解決了大半。

“林姐姐,那咱們需要多少棄物桶呢?”福珠問。

縣衙辦事大廳前的小院就有兩個棄物桶,給扶貧小隊和前來辦事的百姓丟東西用。

“這個就需要算一算了。”

林寶初咬着筷子,想了想,“咱們爭取在城裏的每條大街小巷都安置棄物桶,間隔最好不要超過半盞茶的腳程。”

半盞茶的時間,也就是五到七分鐘。

垃圾拿在手上,若半盞茶的時間還找不到地方扔,那麼隨地丟棄的可能性就會變大。

所以,想要百姓們自覺、定點的扔垃圾,棄物桶就不能相隔太遠。

“半盞茶的腳程!”福珠有片刻恍惚,“那得需要多少棄物桶啊。”

“大家若想要一個乾淨舒適的居住環境,清潔和棄物桶都必不可少。”

“那棧道上是不是也要放棄物桶?”

林寶初夾了塊肉,慢慢咀嚼,衝福珠點了點頭。

福珠一下就來了興致,“那喫完飯咱們就去把棧道走一遍,算一算需要多少個棄物桶吧。”

一直沒吭聲兒的謝談竹悠悠開口,提醒道:“天馬上就要黑了。”

“又不要你跟我去。”福珠傲嬌地衝謝談竹哼了一聲,“我跟林姐姐去。”

招清道工、安置棄物桶,這可是縣衙的事務。

林姐姐將此事交予她一人,她定不負所托,鞠躬盡瘁!

“行。”林寶初滿口答應,“正好消消食了。”

謝談竹嘴上嫌天色太晚,雙腿卻很誠實,還是跟了出來。

沈戟自然也不會讓林寶初一個人大晚上出去,他也跟來了。

四人在夜幕降臨時分,提上兩只燈籠,走上剛剛修好的棧道。

“好舒服啊——”

福珠張開雙臂,感受微風中稻田夾雜泥土的清香。

耳邊稻田的沙沙聲和腳下藕道的水流聲,還有青蛙跳進田裏的聲音,都叫人心生平靜。

林寶初不像福珠這般閒情逸致。

從踏上棧道開始,她不是動動扶手,就是踩踩地板。

見棧道穩如從田裏長出來的一樣,怎麼踩、怎麼蹦,棧道都毫無鬆動,她這才放心。

當初深挖地基,是對的。

棧道總長近八里,寬約五尺,可四人並排而行。

棧道下面的藕池比棧橋寬,約七尺。

林寶初沒有把棧道修得很大很寬,主要還是想盡可能保留耕地。

這條棧道,本就是供遊客觀賞豐耕縣的稻田、藥園、池塘、菜地等。

呈現的效果也是讓人置身於萬畝稻田中央,感受土地的力量。

所以無需修得太寬,也禁止馬車通行。

“林姐姐,亭子裏也要放棄物桶吧。”

四人走到第一個涼亭下。

這個涼亭不佔用棧橋正常走道,是突出設計。

涼亭的作用是讓遊人休息的。

納涼、躲雨、煮茶、會友,甚至是燒烤,都可以在涼亭裏進行。

像這樣的涼亭有十八個,主道、支道都有。

“亭子的棄物桶安裝在五步外吧。”林寶初說,“百姓們在亭子裏喝茶,棄物桶太近也不好聞。”

“好。”

福珠在紙上畫下一筆,記錄着一路走來所需的棄物桶數量。

四人一邊討論公務,一邊感受夜裏的豐耕縣,來回花了將近兩個時辰才走完這條棧道。

翌日一早。

辦事大廳纔開門,福珠就已經把招工的告示寫好,貼出去了。

貼完告示,她就拿着項目書去跟朱金華申請銀子。

“咱們要在城裏安置棄物桶啊?”朱金華看完她的項目書,一臉驚訝。

福珠一副士氣昂揚的模樣,“對,咱們豐耕縣要開始注重‘顏面’的問題了!”

“顏面?”

扶貧小隊其他人紛紛湊了過來,把福珠寫的項目書拿過去看。

朱金華拉開抽屜,二話不說就給她批了銀子。

福珠拿到銀子,撒開腿就往城裏的木匠鋪跑,去定做棄物桶和笤帚。

林寶初還在研究某味滷鴨的做法。

等待滷肉入味的功夫,她前往縣衙門口,拿尺子在棧道上丈量。

昨晚走完整條棧道花費兩個時辰的體驗,讓她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兩個時辰,四個小時,若是再加上觀賞、走走停停的功夫,就不止兩個時辰了。

這一趟下來,遊客雙腳得廢。

林寶初在想,能不能提供一些代步的服務。

她還沒想好是要借鑑前世的雙人擡轎爬山服務,還是單人黃包車服務時,身後的縣衙門口就傳來問詢的聲音。

“敢問小娘子,此處可有一位姓林的姑娘?”

林寶初聞聲起身,回頭。

只見眼前是一羣標準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鬍子花白拄拐的老者、身強體壯的男人、牙牙學語的孩童……

三輛馬車,十四五人,華衣錦袍卻也風塵僕僕。

“我就姓林,林寶初。”林寶初感受到他們的善意,回以微笑,“你們是找我嗎?”

聽到眼前人就是他們要找的人,一家子瞬時紅了眼眶。

其中胡子花白的老者,激動哽咽:“林姑娘,老朽是來接孩子回家的。”

“接孩子?”

“林姑娘,我們一個月前曾來過信,不知林姑娘可有收到?”

一個約莫五六十歲的男人上前來,同時掏出一份《豐耕縣報》。

看到那大大“青山處處埋忠骨”的標題,林寶初恍然大悟。

“你們是之前來信的英雄家屬!”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