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恭請殿下登基

發佈時間: 2025-08-10 05:07:30
A+ A- 關燈 聽書

宴楚歌聞言好整以暇道:“武舉那邊也是無人報名嗎?”

盡忱君彎腰抱拳,“回太子妃的話,倒也不是無人報名,但大部分都是一些想趁着新朝初建撈一個官職喫皇糧的無名之輩。

武林中稍有名望,在武功兵法方面缺油造詣之人卻少之又少。

老臣以爲,若是就此將就,即便按部就班的完成了武舉,定也達不到爲新朝招攬人才的初衷。”

鳳玄冥特設恩科的目的就是爲了給新朝招攬文武人才,而不是爲了舉辦恩科而舉辦恩科。

誠然,只要朝廷願意給官職,多的是人奔着權勢名望甚至是皇糧來參加恩科。

若是矮子裏面拔將軍,也的確能將這恩科舉辦下去。

但一場轟動朝野上下的恩科勢必是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尤其是在新朝初建,暫無稅收的情況下,所有的銀錢都要用在刀刃上。

爲了面子死撐着舉辦一場恩科,卻不能招來可用之人才,那這場恩科將毫無意義。

在場的人都知道,舉辦恩科不是宴楚歌和鳳玄冥的最終目的。

宴楚歌聞言,一臉茫然的問了一句,“天下學子何其多,即便是在天啓,往年參加科舉之學子亦多如過江之鯽。

玄南四十八郡的人數幾乎有天啓五六倍之多,按理說,參加恩科的名額當千金難求才對,如何會淪落到無人蔘與的地步?”

她的話問的直白,卻也問出了在場衆人心中的疑問。

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

問題問出口後在場的人卻都莫名的禁了聲,低着頭誰也不說話。

沉默良久,鳳玄冥沉聲道:“可是因爲朝廷組建尚不完全?”

盡忱君和松山先生齊齊擡頭,對鳳玄冥敏銳的思維有些驚喜。

一旁沉默許久的紫陽君適時地開了口,“太子妃方纔也說了,朝廷舉辦恩科,參與者纔會多如過江之鯽。

百姓不知天下大勢,更不知這場逐鹿之戰最終會鹿死誰手。

於他們而言,打下的城池還會被人奪走,建起的宮殿也還能夠推翻。

只有皇位上有人了,他們心中才會有新朝已經建立了的具體概念。”

紫陽君說着,忽而話題鬥轉,“實際上,不只是天下學子對朝廷發出的文書不甚信任,就連地方上的大臣和天啓、北燕也是。

老臣昨日相繼收到了自天啓和北燕、東海的暗線傳來的情報。

天啓和北燕、東海各國都有一部分大臣願意歸順新朝,但他們希望歸順是名正言順的。

換句話說,他們希望歸順的談判國書是以新朝皇帝之身份發出的。”

紫陽君此話一出,在場的大臣們恍然大悟。

天啓和北燕、東海比起大玄的確弱小很多,但再弱小,他們也都是有着完整的政治體系的國家。

若是鳳玄冥以新朝皇帝的名義招攬他們,那便是國與國之間的事情,雖然勢不如人,但起碼名正言順,不掉份兒。

可如今鳳玄冥他們雖然已經在以以一個獨立朝廷的形式在

做事,但畢竟沒有明確的開國立朝。

如此情況下招攬各國,就好像盛名在外的武林高手輸給了寂寂無名的無名小卒一般。

不說事實如何,只聽上去就顯得格外的掉份兒。

一個人做了一件掉份兒的事情,或許只是一時被人嘲笑一下而已。

可若是一個國家做了掉份兒的事情,那卻是要遺臭萬年的。

也難怪東海那麼慫,都敢拒絕鳳玄冥的招攬了。

想清楚這其中的彎彎繞,衆人面面相覷,也不知道是誰先反應過來的,就跪在地上喊了一聲,“爲大局計,臣恭請殿下登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一個人喊出這聲後,衆人也都跪地附和,“臣等恭請殿下登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宴楚歌愣愣的眨了眨眼,“諸位大人,那什麼,殿下是打算打下玄北七十二郡,拿下天啓和東海、北燕再談論登基之事的,所以登基之事,我們全無準備。

別的不說,恩科時間定在來年三月,現在開始準備登基之事,怕是也來不及吧?”

她一臉的茫然,就好像真的被突然催着登基這件事打了個措手不及似的。

甚至還想將登基之事往後拖一拖。

鳳玄冥亦從旁附和,“太子妃說的是。

登基之事,說來容易行來難。

即便從現在開始準備,恩科之前亦是來不及。

且江山未定,國庫所有的儲蓄都需用在正途上,登基大典耗資巨大……”

鳳玄冥的話還沒說完

,就聽紫陽君淡定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

國庫儲蓄的確應該同在正途上,然開疆擴土是正途,登基大典亦是正途。

殿下爲大局計,本是好意。

然殿下也看到了,如今恩科,各國歸順之事皆因殿下尚未登基而滯緩。

甚至不只是這些事情,各地的規劃與治理,都受到影響。

而只要您登基,這些事情纔可以順利展開,如此,您登基,不也算是在爲大業做貢獻嗎?”

紫陽君舌燦蓮花,一番精闢犀利的言語給鳳玄冥說的啞口無言,羣臣亦爭相附和。

鳳玄冥也被說服了。

於是,自大軍打下軒轅城後,各方都極力避諱的登基稱帝之事就以這麼出人意料的形式提上了日程。

松山先生甚至主動道:“殿下其實不必爲登基大典擔心。

臣與盡忱君都曾親自參與了大玄兩代帝王的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的各種流程老臣早已經爛熟於心。

如若殿下不嫌棄,老臣願意協助禮部操辦登基大典,老臣定當竭盡全力準備好登基大典。

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最周全的禮儀恭送殿下登臨大寶。”

盡忱君亦主動道:“老臣亦願輔佐松山先生操辦登基大典,爲殿下效犬馬之勞。”

紫陽君的態度明顯是支持鳳玄冥登基的,盡忱君和松山先生爭着操辦登基大典。

而大臣們亦知道,只有鳳玄冥登基稱帝,自己的職權榮華才能名副其實。

以至於鳳玄冥成了史上唯一一個被大

臣們催着登基的開國之君,這體驗也是很神奇了。

有人在看嗎?

發出想要評論的聲音(╥╯╰╥)

晚點還有一章!!!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