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櫃,此話怎講?”林寶初示意李餘展開說說。
“就拿來我鋪子裏買農具的老張家來說。”
李餘向衆人舉例,“老張媳婦兒幹活勤快,懷胎七月還要下地,可連懷三胎都沒生下來一個活的,保不住啊。”
“這是爲啥?”朱金華插話,“是不是祖墳出了問題?”
林寶初:“……”
李餘:“不知道啊。”
林寶初還是覺得這事兒要麼是孕婦身體不好,不適合懷孕,要麼是太勞累了。
跟祖墳什麼的無關。
“老張媳婦兒可看過大夫?大夫怎麼說?”林寶初也感到好奇。
“看過。”李餘還真知道,“每次老張媳婦兒小產都去看了大夫,大夫說是動了胎氣。”
“可老張媳婦兒身子骨好着呢,公婆也講理,一家子和睦,從沒紅過臉,怎麼可能是動胎氣。”
李餘說着說着,還替老張家罵那庸醫。
老張家這事是幾年前的事了,那會兒豐耕縣百姓看病,基本都是到豐織縣去看。
“不是說不吵架就不會動胎氣的。”林寶初半玩笑道:“也可能是下地幹活,累着了。”
“這不可能吧,好多女人懷了身子都照常下地幹活,不也沒事兒?”李餘不贊同林寶初這個說法。
林寶初沒有繼續爭辯這個話題。
因爲她知道,觀念這種事兒,想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
![]() |
![]() |
她現在要做的不是去扭轉他們固有的觀念思想,而是用實際行動,去覆蓋他們原有的思想。
“對於李掌櫃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聯合醫館,提出一個免費定期孕檢的政策。”
“免費定期孕檢?”
衆人不解。
林寶初解釋說:“既然我們不知道老張媳婦兒是什麼時候動的胎氣,那我們就安排孕婦做定期孕檢,這樣不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孕婦和肚子裏的孩子了嗎?”
“這個方法好像能行……”
“說不定可以試試。”
扶貧小隊考慮了一番,覺得林寶初的這個提議似乎可行。
謝談竹問:“具體該如何做?”
林寶初套用前世的一些政策和經驗,“還是老辦法,建檔立卡。”
“在孕婦懷孕初期,也就是三個月左右,便可以到醫館來進行建檔,然後在孕四月、六月、八月、九月都可以到醫館來進行一次檢查。”
“至於檢查的內容,可以是孕婦是身體、營養情況,也可以是胎兒夠不夠穩、胎位正不正等問題檢查,具體情況就得交給你們醫館去研究了。”
她不懂醫術,只能是建議。
“等到快足月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讓孕婦憑藉檔案,提前住進醫館,進行接生生產。”
“還能到醫館裏生?”
這樣的條件,把朱金華都說得心動了。
“嘖嘖,這政策好啊,全天下都找不到比咱們這兒好的地方了吧。”
謝談竹對林寶初的這個想法倒沒什麼意見,畢竟他和珠兒將來也會經歷這一段。
他只關心這個政策得花多少錢。
“林姑娘,檢查是沒問題,但生孩子可不是簡單的事兒,前後花費可不便宜。”
“我知道。”林寶初說:“所以我們只是免費定期孕檢,住院、接生,我們正常收取該收的費用。”
豐耕縣衙還沒富到能全程包辦的地步。
再說了,也不止有這一項政策,其他政策也得花錢。
謝談竹鬆了口氣,不再有意見。
只要林寶初沒糊塗到那種地步就行。
接下來,扶貧小隊又提了幾個建議,這些建議大多都是嬰孩出生之後,衙門能給予的幫助。
只有孩子降生了,衙門纔給予補貼。
糧油米面、肉類、布匹,和下鄉扶貧一樣,送點東西。
東西也許不算很多,但這已經足夠顛覆盛朝百姓的認知。
活了幾輩子,他們何曾見過朝廷這麼關心孕婦這個羣體的?
史無前例啊!
果不其然。
縣衙鼓勵生育的告示一經貼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好評、惡評均有。
叫好的,當然是女人們。
終於有人懂她們懷身子的苦,生孩子的痛,還有懷孕時幹不了粗活累活時遭受的白眼。
這怎叫她們不高興得爲之落淚?
生育政策一出,她們覺得自己都有底氣了。
而那些不叫好的,並不在政策上挑毛病。
他們只是嫌縣衙將生育話題擺到檯面上來談論,有失體統罷了。
就比如田正。
“小地方就是不懂規矩,不知廉恥,這種事兒怎可拿到明面上來說?”
田正破口大罵:“朝廷講究的是江山社稷、天下蒼生,身爲一方衙門,也該以大局爲重,在女人家的事上下功夫算什麼?”
“小家子氣,不堪大用!”
本來經過查稅一事,再加上這幾日他們下地觀察,田正對豐耕縣的能力還是非常認可的。
誰知今日突然來了個鼓勵生育的告示?
他對豐耕縣衙的印象,又不好了。
季卓絕坐在一旁默默喝茶,並未說話。
其實他也不太能理解豐耕縣衙的這個決定。
在他看來,生孩子這種事情,就跟平常人家每日喫什麼菜一樣。
不關衙門的事兒,衙門也不必特地關心一番。
可偏偏豐耕縣衙就這麼做了。
或許百姓們現在不理解,但林寶初相信,未來他們會理解的。
告示貼出的當天,醫館裏就來了好幾個要建檔立卡的懷有身孕的女子。
她們大多都是剛剛出嫁的年輕姑娘。
謝談竹和許良弼站在一起,看着她們,長嘆短噓。
“老夫在太醫院幹了這麼多年,從未接生過,謝大夫你會接生嗎?”許良弼問。
謝談竹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用眼神迴應他的問題。
縱使他醫學世家出身,醫術天賦極高,醫毒均有涉獵,可他一介男兒,唯獨沒有學過這個。
“那怎麼辦?”許良弼頭疼,“要是我侄女兒在就好了。”
謝談竹嘆了聲,“罷了,我寫封信回家,讓我姐姐來頂一陣吧。”
等醫館裏有女醫徒出師了,他們就可以自己應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