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心尖上的人

發佈時間: 2025-08-25 13:43:21
A+ A- 關燈 聽書

翌日一早,玉照宮宋嬪就接了消息,母親、嬸嬸和大嫂等宋家女眷要進宮問安。

“不必了”,宋嬪冷漠。

“傳話出去,往後家裏的事就在家裏解決,不必牽扯宮裏,本宮在宮裏也不勞家裏費心”

攬月應是,小心翼翼退下。

宋嬪閉着眼強迫自己鎮定,她幾乎可以想象家裏人會多失望,甚至指責她不孝忘本。

可她只有這一條路,皇上早就不是當初那個需要扶持的皇子,而是大景朝真真正正的帝王。

九五之尊不需要對任何人報恩,更容不得旁人仗着功勞作威作福,他要做的就是站在最高處恩澤天下。

聰明人自然懂得內斂,只有傻子纔會跳出來炫耀當年的功勞。

看不明白的,只有死路。

“攬月,你順帶着告訴他們,好自爲之吧”宋嬪喊住攬月,又補了一句。

……

得不到召見的宋家人無功而返。

同胞的骨肉兄弟嫌隙更加深了一層,一個覺得委屈,並不是自己不想救人,另一個心寒骨冷,不想救直說便可,何必假惺惺做這一場戲。

兩家人大鬧一場不歡而散,連餘地都沒有留。

怒氣衝衝回到家的宋二老爺終究放不下親生女兒的生死,命人找去孫家,表示如果能替女兒說情保下一命,定會傾力圖報。

可孫家不過是一個小小同知,連在御前說過話的機會都沒有,何況是求情。

再者,宋貴人的命是命,孫采女的命就不是命了?他們心裏又怎會沒有怨言。

趙元汲就這麼看着偌大的宋家一點點土崩瓦解,看着他們在絕望中掙扎。

終於有一天宋二老爺忍不住上書求情,請皇上看在這些年忠心耿耿的份上饒小女一命。

趙元汲當朝以私相授受圖謀不軌的罪名,將宋家一網打盡。

“皇上息怒,冤枉啊!”

“老臣冤枉啊!”

偌大的太極殿巍峨壯觀,其餘百官跪地俯首叩拜,皆是戰戰兢兢。

“冤枉?看看你們宋家做的好事,你們冤,朕的百姓冤不冤?馮安懷,照着一條一條念!”

趙元汲甩下厚厚一摞奏摺,馮安懷嚇得魂都要飛了,強作鎮定拿起摺子,儘可能大聲地將宋家的罪狀一條條公佈於世。

圈佔土地、強搶民女、貪墨官銀、欺壓百姓……一條一列,皆是死罪。

趙元汲終於在最恰當的機會最恰當的場合,給出了最有力的一擊。

之後的事就順理成章。

大理寺審查,都察院監督,刑部收押,一切乾淨利落,不出三日就已經塵埃落定。

在京城輝煌了數代的宋氏家族,就像巍峨的大廈轟然倒塌,到最後不過只一片灰燼,讓人唏噓。

誰又能想到,在上一代亂世裏都能找到夾縫生存下來的大家族,會在新帝政治清明的朝堂中毀滅。

此事一出,那些僥倖活下來,仍舊想找機會糾結黨羽謀求私利的官員嚇得不敢出門,連同僚間正常的走動都不敢有。

而百姓卻歡欣雀躍,他們圍在宋府前,親眼看着一列列官兵出入宋府。

將平日裏高貴的官員家眷押解出來,將那些從百姓身上搜刮出來的民脂民膏全部查封,將這座京城數一數二華麗宋府無情貼上封條。

百姓們熱情高呼,痛快淋漓,預備好的菜葉子籃雞蛋當然是管夠,總不能便宜這幫黑了心肝的貪官惡吏。

“那個就是宋家大公子吧,上個月還在春錦樓爲了花魁娘子打架,差點兒把另一位公子打死”

“那個老東西就是圈佔我們田莊的惡棍,他怎麼那麼黑心呢,要老百姓的命啊”

“還有那個宋大夫人,聽說她爲了討老爺歡心,強娶民女,致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真是作孽啊”

趙元汲站在高聳巍峨的城樓上,舉目遙望京城歡呼的百姓,冷峻的臉上難得露出滿意。

而這,僅僅只是開始而已。

……

玉照宮,宋嬪照常逗着女兒玩耍。

趙元汲早已下令封鎖消息,並且下了嚴旨,以後宮中妃嬪不得參政,不得隨意傳遞消息。

除了三節六禮宮廷宴會,妃嬪的孃家女眷不得再隨意進宮,更不允許有任何私相授受,所有出入內庭的物品必須經過嚴格審查。

這道嚴旨看似無情,卻能免去諸多禍事。

皇后大大鬆了口氣:“以後看誰還敢把毒藥帶進來,到底還是皇上雷霆手腕。”

“正是呢,當年要是有這樣的旨意,先帝爺的後宮也不至於亂成那樣,什麼亂七八糟的藥都有,實在不成個體統”,皇后的乳母陳嬤嬤捧着心口慶幸。

皇后笑得驕傲:“說句大不敬的話,本宮也覺得皇上比先帝爺要強太多”

有規矩,才成方圓不是麼?

這是私底下,陳嬤嬤自然不會多說什麼,主僕其樂融融。

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臘月初的時候,宋嬪還是隱隱約約知道,家裏出事了。

“這也是御膳房採辦上的人聽了一耳朵,還不一定呢,要不奴婢再叫人出去打聽打聽?”,攬月擔憂。

宋嬪卻抱着女兒死命咬住脣:“不準去!”

她雙目赤紅,連眼淚都不準自己掉:“你想我們母女好好活着,就不準去!”

氣氛突變,兩歲的小公主嚇得哇哇大哭。

攬月眼淚一下就下來了:“娘娘,您別這樣,看嚇着公主”

攬月要把公主抱走去哄,宋嬪卻死死抱緊:“安兒乖,安兒不怕,以後就剩你和母妃相依爲命了,安兒放心,母妃會保護你”

攬月別過頭不忍相看,只有眼淚無聲嘩嘩掉落。

玉照宮的淒涼並不敢放在明面上,可錦繡軒的繁華恩寵卻是滿宮皆知。

葉思嫺再一次逃離陷害,成了皇帝心尖上的人。

從冬月底到臘月初,她日日伴駕,夜裏侍寢,惹得後宮大爲不滿。

連初一那日帝后帶着妃嬪們去寧壽宮請安,太后都勸。

“皇帝要懂得雨露均沾,才能使六宮祥和,不要讓那些花兒一樣的孩子們含怨”

“多謝母后教誨”,趙元汲謙遜。

即便不是親生母子,當初相依爲命在後宮苦苦掙扎的日子,也讓他們親如母子。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