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嫂,你醒啦。”
沈箏和奶孃一人抱一個孩子進來,放在她身旁兩側。
“知禮知樂真的太乖了,喫飽了就睡,一次也沒哭過。”
沈知禮、沈知樂是兩個孩子的名字。
這兩個名字是林寶初和沈戟共同取的。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能用。
寓意簡單,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不高。
不奢求他們封王拜相,只求他們明禮、快樂就行。
林寶初看着襁褓裏的兩個孩子,意外的,心情沒有她想象的那麼激動。
沒看到孩子前,她以爲自己看到孩子之後,會感動得落淚。
會覺得,自己是偉大的母親。
可當她看到那小小的孩子後,她的心情卻意外的平靜。
只覺得,他們好小。
要將這樣小小的孩子養育成人,她責任重大。
或許是前世看過太多生兒不養,或者窒息性家庭教育,林寶初就害怕。
她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不要讓自己變成那樣的家長。
林寶初抱了一會兒孩子,沈戟就回來了。
“箏箏,先把孩子抱走吧,讓阿寶先喫點東西。”
誰都不能耽誤他家娘子喫飯。
沈戟把端盤放下,坐在牀邊,一口一口清粥吹涼,喂到林寶初嘴裏。
林寶初只吃了幾口就搖頭不吃了。
身上哪哪兒都難受,喫不下。
“我想再睡會兒。”
林寶初被消耗的元氣尚未恢復,喫完又困了。
她這樣喫喫睡睡倒是讓她快速養好了精神,第二覺睡醒,她就回家了。
孩子有奶孃和嬤嬤照顧,林寶初輕鬆許多。
至於她自己,沈戟是寸步不離,把她照顧得面面俱到。
連澡都是他幫她洗的。
林寶初就這樣在家裏當了一個月的廢人,她終於出月子了!
因爲有奶孃和嬤嬤幫忙照顧孩子,沈戟對她又十分呵護,且容忍了她所有的小脾氣。
她這個月子,坐得和放假一樣舒服。
現在的她,和生孩子之前沒什麼兩樣。
“縣衙的事務一切如常,你不用這般着急,在家多歇幾日吧。”
林寶初出了月子,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歸縣衙。
沈戟想勸她再等等,他還是擔心她的身子喫不消。
林寶初在家待了一個月,待得是夠夠的了,一刻也坐不住。
“今年秋闈已經在準備了吧,駐村書生們的心思,怕是早就飛到盛京城去了。”
“他們走了,各村的事務就又都落到咱們頭上,我還是回去幫忙吧。”
商卓前年就是六月出發去趕考的。
現在都六月下旬了,縱使不是所有書生都要去盛京,他們也得儘快出發了。
不然就晚了。
林寶初收拾好自己,出門前去看了看孩子。
“再說了,珠兒也快生了,她休了產假,縣衙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我怎麼可能坐得住。”
福珠只比她晚四十來天。
她坐了一個月月子,福珠也就快生了。
沈戟嘆了口氣,她總是有理由。
從盛京招來的會踢蹴鞠、會打馬球的四位教練,他可以不讓她操心。
但書生們去趕考,接手村子事務這事兒,他勸不動她。
只好由她去了。
–
縣衙。
林寶初再次迴歸,就要面臨各村繁瑣、巨大的事務。
第一階段的駐村工作爲期兩年,現在已經過去一年半。
正是高速騰飛發展的時候。
各村從產業到經濟,從民俗到文化,從環境到建設,一手齊抓。
書生們這會兒根本無法抽身離開,但縣衙又不得不放人。
“沒事兒,大不了咱們再下鄉就是了,這不是咱們老本行了嘛。”
朱金華見大家滿是愁容,開口緩和氣氛。
他自是知道,現在的下鄉跟以前的下鄉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現在壓力大多了。
“是啊。”李餘附聲道:“咱們寧願減少些城裏的人手,也要把各村安頓好。”
村子是他們現在的首要任務。
今年豐耕縣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全看這十二個村子了。
所以他們寧願減少辦事大廳的人手,都要保證十二個村子的村委正常工作。
![]() |
![]() |
福珠今天來申請休產假,東西都快收拾好了。
聽到這話,她又放下東西,猶豫道:“要不我晚幾日再休假吧。”
明日駐村工作隊回來,肯定要交接工作。
到時扶貧小隊都下鄉了,她這種情況定是不能下鄉,但城裏的事務她還可以做。
晚幾日休假,她就能多替大夥兒分擔一些。
“這怎麼行!”
林寶初第一個不同意,“你沒幾天就要生了,孩子重要,你還是趕緊回家吧。”
“縣衙有我們就行,大不了咱們加加班,也能應付過去。”
“就是啊。”
其他人也不贊同福珠留下。
“謝大夫要是知道了,非得跟我們急不可。”
“福姐姐,你安心回家吧,報社交給我,我可以的。”趙佳兒輕聲說。
報社從一開始的文宣三人組,變成了現在只剩她一人。
福珠待產,沈箏忙戲院和樂班子的事兒,如今正是需要她的時候。
她決不能退縮,要撐起這個重任。
福珠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她最近確實感到身子笨重,行動不便,每天來縣衙都得叫黃包車。
她自己可走不動。
“好吧。”福珠明白,她現在這種情況留下也是讓大家擔心。
她還是回去吧。
福珠抱着東西,聽話的回家去。
林寶初再叮囑衆人,“明兒駐村書生們回來,咱們都不要表露出困難,要讓他們安安心心去趕考。”
要是扶貧小隊表現出困難,哪怕是一丁點兒,都會給去考學的書生們帶去壓力。
秋闈在即,他們本就緊張。
再給他們壓力,怕他們會考不好。
“對對對。”
“千萬不能說一句不好的話,咱們要讓他們高高興興去考學!”
衆人達成一致。
林寶初看向朱金華,“朱掌櫃,書生們的考學計劃都交上來了吧,盤纏都給他們準備好了嗎?”
二十個書生今年都要去考學。
有的參加鄉試,有的參加縣試,有的參加京試。
去的地方都不一樣,盤纏自然也不同。
朱金華拉開抽屜,裏面全是紅色的錦囊,“放心吧沈娘子,都準備好了。”
書生們來駐村時,縣衙答應過,承擔他們所有考學費用的。
如今,終於等來了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