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令全縣轟動的告示

發佈時間: 2025-08-20 07:22:11
A+ A- 關燈 聽書

沈戟不在,林寶初依舊忙碌,她把這一茬水稻的產量做了個總結。

豐耕縣衙今年下半年在一城十二村,共種植水稻七百一十三畝。

過秤入倉八十萬石,平均畝產一千斤出頭。

這個畝產量,比前世低了兩三百斤。

大概是這裏的土質不好,導致畝產量減少吧。

除去沈戟運走的,七年所欠的三萬石糧食,衙門剩餘糧食七十七萬石。

這個數,比朝廷的一方糧倉還要多!

這就是穿越自帶種子的好處吧。

要擱豐耕縣的當地百姓身上,他們既不會耕地,又不會育秧苗,種子也沒有經過雜交育種。

產量上不去,才導致他們種的不夠自己喫,交不上稅。

林寶初從稻田到稻種,做了翻天覆地的改革,糧產增加數倍,不僅還了債,手裏還有數十萬餘糧。

這些糧食,一部分要賣掉換銀子,一部分要扶貧,一部分留着防災,還要騰出一部分來當做糧種,發放給豐耕縣的村民。

這麼算下來,七十多萬餘糧好像也不太夠用。

“溫太傅,幫我寫兩則告示吧。”

林寶初到辦事大廳來,辦事大廳人走了一半,還有一半在。

此次豐耕縣將三萬餘石糧食送出去,大家都很高興,也很感動。

特別是在座的大家。

他們是被朝廷流放禁足在此的,豐耕縣因多年交不上稅糧,導致其得不到朝廷的關注。

這一次糧食交上去了,且是一次性交完,朝廷定會感到震驚。

他們重獲朝廷關注的機會來了,能不叫人興奮嘛。

“林姑娘,你說。”溫懷笑着,二話不說便提筆。

今年水稻的大豐收,是林寶初功勞。

他對她,可謂是敬佩。

“一則,是通知此次登記受災的百姓,從今日開始,可憑登記的具體情況領取一人兩斤的賑災糧,截止日期不限。”

這次的大風肆虐,儘管有村民不作爲的因素在其中,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爲窮。

林寶初不會袖手旁觀,也不會養成其坐享其成的習慣。

一人兩斤糧食,杯水車薪。

但她相信,不會有人對這個數字有異議。

因爲這是他們活了一輩子,第一次不向衙門交糧食,還領到了衙門的糧食!

而這兩斤糧食,同時也證明了衙門成立扶貧辦事處,不是說着玩玩,而是真的在做事。

“還有一則呢?”

林寶初繼續說:“二則,告知全縣百姓,來年開春縣衙將統一發放糧種,請各村、各戶在春耕之前,確定自家來年耕作的土地數目,糧種按地發放。”

“發糧種?”

屋子裏的人面面相覷,不可置信。

林寶初的第一則告示就已經是史無前例了,沒想到第二則更是驚天動地。

“林姑娘,你確定要給全縣百姓發糧種?”程書益把‘全縣’二字咬得很重。

那可是全縣百姓啊!

經過他們此次的戶籍重建,他們才知道,原來豐耕縣有四萬餘人,登記戶數達七千餘戶。

更別說每一戶種的地有多少了。

這筆糧種數目,絕不是小數。

“林姑娘,自古以來衙門發放糧種,只有在天災人禍時,老夫覺得,此事不妥。”溫懷勸道。

關於這一點,林寶初也知道。

歷史上那些朝廷也有這個規定,但她不在意,因爲那部分糧種,她已經存到她空間裏去了。

“溫太傅,我知道你的顧慮,但請各位放心,我已經對這方面做了準備,你們擔心的事情,不會發生。”

林寶初不能明說,只能這樣跟幾人保證。

“而且,我們也需要通過這次的糧種發放,收集各村各戶的土地情況,以便後續進行登記入冊。”

衙門按地發糧種,百姓們就得到衙門來彙報自家有多少地。

這樣一來,扶貧小隊就不用親自下鄉入戶去問了。

且發糧種這一舉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可以促進百姓積極種植,增加產收的。

“這……好吧。”

溫懷他們知道,林寶初做事謹慎,有規劃有準備。

在種地這一事情上,她的眼界遠勝於他們在座的所有人。

便贊同了她的想法,他們只需做好手上的事即可。

兩則告示一貼出去。

全縣轟動!

一夜之間,豐耕縣都沸騰起來了。

“老天爺,你可算是開眼了啊!”

“太好了,衙門給發糧種,俺們就有盼頭了,來年我要再種十畝地!”

“嘖嘖,沒想到那盛京來的小夫人竟然來真的,她說扶貧,還真讓她給做到了。”

“衙門這麼一搞,我都想盤幾畝地來種種了,買糧食真他孃的貴!”

不僅是鄉里的百姓,連住在縣城裏,家裏沒田地的人都想種地了。

除此之外,最受震撼的,還是當屬旁邊的豐織縣。

林寶初新稻剛收,佟廣財就上門來買了。

他的福客來飯莊第一時間就把從別處買來的陳年舊米,換成了她地裏的新稻。

用現代雜交水稻煮出來的飯,顆粒飽滿晶瑩、口感香甜,且不摻米糠!

這是什麼大戶人家才喫得起的大米飯啊。

他們竟在豐耕縣喫到了!

這下好了,豐耕縣出圈了,豐織縣有些人就不平衡,不樂意了。

“憑啥他們一個流放之地有那麼好的米喫,咱就沒有?”

“對啊,一個流放之地的衙門都有糧種發,咱縣的縣衙咋連個屁都不放,這說出去誰信啊。”

“是不是衙門有糧食,故意不給咱們的?”

豐織縣的縣令想不通豐耕縣在做什麼,豐織縣種地的人也想不通,爲啥別人衙門有的,他家衙門沒有。

這一來二去,豐織縣的百姓對其縣衙就有不少反抗的聲音。

但豐織縣縣令真的沒實力去效仿豐耕縣啊。

“我家三叔公的姨奶奶就住在豐耕縣,不知道她還在不在,要是還在,我就搬去同她住。”

聊天中,一個豐織縣的人突然盤算起來。

和他一起聊天的人一聽這話,紛紛朝他投去眼神。

那眼神裏,有驚喜的、有贊同的、有羨慕地,還有不屑的。

搬去和姨奶奶住,這不就是變相搬去豐耕縣,成爲豐耕縣人嘛。

林寶初也沒有想到,小小的兩則告示,還有吸引移民的效果。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