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想實現三支一扶

發佈時間: 2025-08-20 07:17:21
A+ A- 關燈 聽書

“種地吧。”

路人不太確定,畢竟他們誰也沒見過在大雨裏種地的。

雨這麼大,水一衝下來,種子都衝散了。

還怎麼種?

林寶初不想解釋。

豐耕縣縣城裏的人,九成都是流放到此的高官達貴或者高官達貴的後代,他們根本不懂種地。

他們是來接應糧食的。

“替我謝過外祖母。”

一羣人站在衙門門口的屋檐下躲雨,同時,迎接從城外駛來的馬車。

“老夫人託我問一句,舅父可還好?”趕車的馬伕抹了把臉上的雨水。

“好着呢,謝外祖母惦記。”

馬車上的糧食卸下之後,車伕又趕車走了。

來接糧食的人,找了幾個下人把糧食挑回去,也離開了。

衙門歸於平靜。

“原來還可以這樣啊。”林寶初扭頭問沈戟,“沈戟,你家人也會給你送糧食嗎?”

沈戟看了一眼遠走的馬車,不語。

他被禁足在豐耕縣十年,從未有人給他送過喫的用的。

他的沉默,林寶初看懂了。

她安慰道:“那以後咱們也不給他們送。”

有她在,以後的豐耕縣必將成爲一個超級富饒之地。

“等我們把甘蔗、玉米、西瓜種出來了,咱們就使勁兒往外賣,但有一點,絕不賣給盛京城,氣死他們!”

林寶初暢想着。

盛京也有她不想接觸的林家人。

沈戟埋頭苦幹,他承認,她這番話說到他心裏去了。

聽着挺爽的。

要真有那麼一天,他還真想看看盛京那羣人的反應。

兩人耕了一個上午,才耕了四道田壟。

主要是雨太大了,開田壟的時候還得開溝,進度就慢了許多。

中午的時候,太陽出來了一小會兒。

林寶初衣服都來不及換,趕緊從空間裏拿了野優香的稻種出來放在太陽下浸泡催芽。

這種子,是她前世去參加農產品種博會的時候,替老鄉們選的。

只是沒想到,種子買回來,還沒送到老鄉手裏,她就穿越了。

種子便‘滯銷’在她空間裏了。

“夫人,喫飯了。”沈戟熱了昨晚的剩飯菜。

看到她搬了廚房裏的大水缸出來泡種子,他驚訝不已,“這稻種哪來的?”

他記得,留存的稻種已經在一個月前,被他磨了吃了。

她這又是從哪兒弄來的稻種?

林寶初擡頭,心虛地轉了轉眼珠子,“我自己帶的,嫁妝。”

她的嫁妝有好幾個箱子,但只有她知道,裏面都是空的。

嫁妝已經在送親的路上,被送親的車伕、媒婆瓜分光了,只有幾件她的衣服和布匹,連首飾都被拿走了。

幸好沈戟不惦記她的嫁妝,沒有開過她的箱子,否則就露餡了。

兩人簡單用了飯,又歇了會兒,下午繼續在地裏幹活。

傍晚的時候,雨就下大了。

天空黑沉沉的,墨青色的雲像一張大網,帶着狂風和大雨壓下來,籠罩整片大地。

壓抑得人喘不過氣兒。

林寶初被大雨限制了行動,只能待在房間裏出不去。

沈戟捧着一碗仙草凍正在偷樂。

“沈戟,你在豐耕縣說話管用嗎?”她突然問。

沈戟不知道她爲什麼這麼問,還是點了點頭,“且說得上話。”

父皇並沒有剝奪他的爵位,他仍是個王爺。

“爲何這麼問?”

“我在想,能不能在豐耕縣內實現三支一扶。”

一個集中流放的地方,也有它的好處。

被流放的人,流放前大多都是達官顯貴或者能人名仕,多的不說,至少他們識字。

這對豐耕縣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種地他們不懂沒關係,豐耕縣十二個村落的村民能耕種就行。

現在難就難在,十二個村子太散。

不光是地理位置,還有各村的鄉風、文明、經濟程度、人口分佈、耕作難度等,均不相同。

且衙門根本就沒有掌握這些村子的情況,衙門的戶籍簿十年前就斷更了。

沈戟曾跟她說過的豐耕縣三萬人口,也是十年前的數據。

現在是什麼情況,他們無從得知。

要想振興豐耕縣,得先從瞭解豐耕縣開始。

“三支一扶是什麼?”

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沈戟莫名感到熟悉。

自從林寶初來了這裏之後,他好像一直在問這個問題。

林寶初放下毛筆,“三支一扶就是支農、支教、支醫,以及扶貧。”

“支農……”他第一個詞就聽不懂了,“這些東西是做什麼用的?”

“我問你個問題吧。”林寶初迂迴道:“如果你要發展豐耕縣,你會怎麼做?”

突如其來的探討,讓沈戟覺得手裏的仙草凍都不甜了。

他認真想了想,“種地,種出許多許多糧食,讓大家都喫飽穿暖。”

“種地沒有錯,那假設張家和李家一樣,都是十口人十畝地。”

林寶初給他舉例子,“張家有完全勞動人十口,李家有完全勞動人一口,那這兩家種出來的地,是一樣的嗎?”

沈戟自知這不一樣,“夫人,你若想平均,用張家的糧食救濟李家,怕是會適得其反。”

他還是挺有見解的嘛。

還知道平均不可取。

“我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出一些政策,幫助李家,保障他們最基礎的生存問題。”

勞動力是發展的第一要素。

特別是在這個毫無現代化工具的古代,人力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環。

他們得保證人口是增長的纔行。

“如何保障?”沈戟還是不懂。

衙門可沒有那麼多銀兩去做這些。

“這種時候,就體現了三支一扶的重要性。”

林寶初把自己前世扶貧的經驗,結合豐耕縣的情況,簡單地跟沈戟說了她的想法。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李家十口人,爲何只有一個人能勞作,是家裏孩子多還是有病人?”

“搞清楚了李家的情況,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有病治病、有學上學。”

“……”

她說了很多,也很詳細。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而且這些想法,驚爲天人!

沈戟只是聽她說,便覺得熱血沸騰,迫不及待想要大幹一場。

就好像,富庶、美好、繁榮的豐耕縣,已經出現在他眼前了一樣。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