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開始掃盲工作

發佈時間: 2025-08-20 08:27:28
A+ A- 關燈 聽書

“咱去買塊香皂就回家吧。”

潑水節過完,遊客將歸。

這一次豐耕縣給他們的體驗,印象深刻,與衆不同。

他們在這裏,可以盡情享受瓜果自由。

還喫到了許多之前沒有的東西。

比如冰棍。

比如蜜桃派。

除了喫的之外,聽說有個叫香皂的東西,也特別受歡迎。

引得一衆遊客爭先恐後購買。

“他爹,聽說客運驛站裏也有的賣,咱們到車站再買吧。”

舒膚香皂鋪人太多了,都擠不進去。

再不走,就耽誤了車時。

“也好。”男人說:“一會兒順便再買兩罐蜜,再來兩個大西瓜,拿回去給叔姥爺也嚐嚐。”

這就是豐耕縣的好處。

對前來的遊客,豐耕縣傾其所有,盛情款待。

對於不能來的人,他們也準備周到。

在客運驛站的特產超市裏,提供各種選擇,讓你在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豐耕縣的熱情。

這幾天,客運驛站的特產超市,生意火爆非常。

在那裏面,有紅糖、有蜜罐、有香皂、有西瓜、有蔬菜、有大米、有菜籽油,還有蔗酒、豐耕印象的服飾。

可以說,只要是能夠存放不易壞的東西。

應有盡有。

且包裝上,都印着林寶初當初設計的“盛”和“豐耕”的標誌。

九天小長假結束,縣衙迴歸。

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候了。

林寶初叫來大家開會,安排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怎麼樣,潑水節大家過得還不錯吧?”林寶初調侃衆人。

其實她很清楚,扶貧小隊也只有在最後一天才能好好玩一下,前面都在加班。

駐村工作隊因爲要陪家人,應該過得不錯。

“放九天假,都悶死我了。”

段衍開口就討人嫌,“我寧願回來幹活,也不想放這麼長的假。”

這次潑水節,段家沒人來看他。

他一個人待着,自然覺得日子漫長。

其他駐村的書生這個假期過得甚是開心。

“我爹孃說,豐耕縣太好玩了,好喫的東西太多,他們都不想走了。”

“我爺爺這次來看我,順便到咱們的醫館去看診,許太醫把他的頑疾都治好了,老人家高興極了。”

“我妹妹她說要嫁到豐耕縣來,讓我給挑個夫婿,哈哈哈……”

這次潑水節之後,駐村的書生們不再像以前那麼緊繃。

抱着只在這裏待兩年就走的心態,公事公辦。

而是慢慢融入縣衙,適應豐耕縣。

把林寶初等人當做家人一樣相處、對待。

林寶初等着他們嘰嘰喳喳分享完,才繼續開口:“看到大家玩得這麼開心,我們也很高興。”

“不過,假期已經結束了,大家該收收心,回到工作崗位上了。”

“總算說到正事兒上了。”段衍是真不怕被打,“沈娘子,快明確任務吧。”

林寶初看了段衍一眼,挑眉。

那笑容,是在笑他天真。

“咱們今天開會有三個重點,扶貧小隊、駐村工作隊,還有醫館,都有任務。”

林寶初走到移動板面前,把第一項工作內容釘在木板上。

“扶貧小隊有兩個任務,一是統計這次潑水節城裏各商戶、攤位的流水,做出財報。”

“這個任務……”林寶初看向秦讓,“秦讓,你來負責。”

秦讓從小受家裏的薰陶,常跟做生意的人打交道。

這個事情,非他莫屬。

秦讓點點頭,“好。”

林寶初繼續說:“第二個任務呢,楊曄,掃盲工作要開始準備了。”

“掃盲這個工作,各村駐村隊員也要全面配合,在自己的村子裏同時進行。”

“掃盲?”

雖然衆人早就聽說林寶初要掃盲,但真要做,衆人無從下手的同時,光是想想就覺得困難重重了。

陶峪這個從小在私塾長大的人,更是見過太多太多先生都教不會的學子。

而如今,林寶初竟想憑他們這些人,教會全縣百姓識字。

這可能嗎?

陶峪不客氣的潑冷水,“沈娘子,教書識字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教得會,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在此事上糾纏。”

林寶初當然知道掃盲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

前世從五十年代開始掃盲,掃了七八十年還沒結束。

她又怎麼敢奢求豐耕縣全縣百姓在一夜之間全都識字呢。

“陶公子,你誤會了。”

林寶初解釋她想做的掃盲工作,“我說的掃盲,不是要求大家去入戶,一個一個教百姓們識字。”

“我們要做的事情,在於動員。”

“以大字報、宣傳畫、文字歌爲主要手段,將基礎文化滲透到百姓們的生活中。”

“這就是我們掃盲工作要做的第一步。”

“呼……原來是這樣啊。”

楊曄和駐村工作隊都鬆了口氣。

段衍給自己順氣兒,“嚇死我了,我還以爲真要我去教村民讀書識字呢。”

他本就不喜歡唸書。

如果要他做先生,他寧願去死。

林寶初失笑,“大字報、宣傳畫,要求每個村子不少於六幅,城裏要求每個路口都有。”

“文字歌我來想辦法。”

讓這些書生秀才們來編文字歌,結果一定是搖頭晃腦的之乎者也。

枯燥乏味。

到時候不僅起不到作用,可能還會勸退想識字的人。

還是她來吧。

等百姓們認了字,再讀之乎者也,難度也能小些。

“接下來說說駐村工作隊的任務。”林寶初嘆了口氣,“十二個村子,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一個村子開展茅房入院這項工作。”

“經醫館統計,最近一個月到醫館拿治腹瀉藥物的百姓,急劇增加。”

“潑水節那幾天,我帶幾個州縣的大人下鄉……”

林寶初不想回憶,“村裏情況不太妙啊。”

面對批評,駐村工作隊等人臉上都有一絲尷尬。

段衍嘿嘿一笑,試圖辯解:“這不是剛剛駐村,手頭上事情多,沒時間嘛。”

“我理解,前段時間大家都在發展駐村產業,比較忙。”

林寶初還是要下達硬性指標,“但還是希望大家想想辦法,儘快開展這項工作。”

“這樣,一週說服四戶人家,配合完成茅房入院工作,怎麼樣?”

駐村工作隊一週下鄉五天。

但有一天時間都花在來回的路上。

所以一週完成四戶,一天一戶,應該完得成吧。

硬性指標下來了,衆書生一頓哀嚎:“啊……救命啊!”

浮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