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笑了:“告訴他們,可以,但要按我們的規則來。”
葉千語走過來:“在想什麼?”
“在想非洲的未來。”
程立說,“你知道嗎?這片大陸擁有全球60%的未開墾耕地。如果能把這些資源盤活……”
“會怎樣?”
“整個世界的糧食供應格局都會改變。”
程立轉過身,“而更重要的是,十幾億非洲人民將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這時,手機響了,是父親打來的。
“兒子,”
程遠說,“聽說你要把農產品交易體系推廣到全非洲?”
“是的。”
“有把握嗎?這可比東非困難多了。”
程立笑道:“爸,記得您說過的嗎?做對的事,就要一往無前。”
電話那頭沉默片刻:“好!爸支持你!”
放下電話,程立對團隊說:“各位,準備好了嗎?”
所有人齊聲答道:“準備好了!”
撒哈拉沙漠邊緣。
程立站在一片看似荒蕪的土地上,身旁是幾位非洲農業專家。
“這裏曾經是片綠洲,”
蘇丹農業專家阿里解釋道,“但隨着氣候變化,逐漸被沙漠吞噬。”
程立彎腰撿起一把沙土:“土壤成分顯示,這裏的地下水資源很豐富。”
“是的,”阿里說,“但開採成本太高了。”
程立環顧四周:“如果能把這片土地改造成農田,將帶來巨大改變。”
“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阿里驚訝道。
程立笑了:“在東非,他們也說我們的計劃不可能。但現在呢?”
當晚,項目組召開會議。
“這是‘綠色長城’計劃的第一站,”
程立指着投影屏,“我們要在撒哈拉南緣建立一條綠色農業帶,東起蘇丹,西至塞內加爾。”
顧宇倒吸一口冷氣:“這投資規模……”
“預計1000億美元。”程立說,“但收益遠不止於此。首先,這能阻止沙漠化擴張。其次,將爲非洲增加數千萬公頃耕地。”
葉千語擔心地說:“可是,氣候這麼惡劣……”
“所以我們要用最先進的技術。”
程立調出一份計劃書,“以色列的沙漠農業技術,中國的節水灌溉系統,再加上我們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管理平臺。”
正說着,馬庫斯陳匆憶跑來:“程總,世界銀行發佈報告了!”
“說什麼?”
“說我們的計劃‘不切實際’,建議非洲各國謹慎對待!”
程立冷笑:“果然。他們害怕的不是這個計劃失敗,而是成功。”
“爲什麼?”
“因爲一旦成功,非洲將真正掌握糧食自主權。他們賴以控制非洲的重要籌碼就沒了。”
這時,手機響起,是埃塞俄比亞總理。
“程先生,”
總理開門見山,“美國財政部暗示,如果我們參與你們的計劃,可能會影響世行貸款……”
程立平靜地說:“總理先生,讓我問您一個問題:過去50年,世行的貸款讓非洲農業有實質性進步嗎?”
電話那頭沉默了。
“相反,”程立繼續說,“他們的條件束縛了非洲的發展。現在,我們有機會改變這一切。”
“可是資金……”
“金融中心願意提供40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利率比世行低2個百分點,而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第二天,埃塞俄比亞宣佈全面支持“綠色長城”計劃。緊接着,蘇丹、乍得、馬裏等國紛紛表態支持。
一週後,開羅。
“程先生,”
埃及農業部長激動地說,“我們剛測試了以色列的滴灌系統,效果太驚人了!用水量減少60%,產量反而提高了!”
程立點頭:“等智能化系統全部投入使用,效率還能提升30%。”
正說着,葉千語急匆匆趕來:“程立,你猜怎麼着?”
“什麼事這麼高興?”
“中東最大的主權基金剛剛決定投資200億美元支持我們的計劃!他們說這關係到他們的糧食安全!”
“看來我們的策略對了。”
當天晚上,團隊小聚。
“程總,”
顧宇舉起酒杯,“說實話,一開始我也覺得這個計劃太瘋狂了。但現在……”
程立搖頭:“不是瘋狂,而是必然。非洲的出路在於自主發展。”
![]() |
![]() |
![]() |
這時,一個意外的客人來了——是當年反對東非農業現代化的歐洲糧商代表。
“程先生,”
他神情誠懇,“我爲之前的態度道歉。現在我明白了,你們真正在做的是一件偉大的事。”
程立笑着與他碰杯:“歡迎加入。非洲的發展需要全世界的合作,而不是對抗。”
深夜,程立還在辦公室。葉千語端來咖啡:“這麼晚還不休息?”
“在看這個。”
程立指着屏幕上的衛星圖像,“你看,這些綠點,都是我們已經改造的土地。再過五年,整個撒哈拉南緣將是另一番景象。”
葉千語靠在他肩上:“你真的相信能成功嗎?”
“必須成功。”
程立堅定地說,“因爲這關係到十幾億人的未來。”
馬裏共和國。
“這裏是‘綠色長城’計劃的第一個完整示範區。”
程立對參觀的各國代表介紹,“一年前,這裏還是荒漠。”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智能灌溉系統正在運轉,農作物鬱鬱蔥蔥。
“不可思議!”
幾位代表驚歎。
“關鍵是技術創新。”
程立解釋,“我們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系統能精確控制每塊農田的灌溉和養分供應,加上以色列的土壤改良技術,讓沙漠變成了良田。”
正說着,馬庫斯陳匆忙跑來:“程總,出事了!”
“幾個環保組織發佈報告,說我們的項目破壞了生態平衡,要求立即停工!”
程立冷靜地問:“他們的依據是什麼?”
“說我們過度使用地下水,會加劇荒漠化……”
“帶他們來看看。”程立說。
半小時後,在項目指揮中心。
“看這些數據,”
程立指着屏幕,“我們的用水量只有傳統農業的40%,而且90%的水都被循環利用。”
“不僅如此,”
他調出衛星圖像,“過去六個月,這片區域的植被覆蓋率提高了35%,地下水位不降反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