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貴妃放下茶盞,語氣帶着幾分真誠的關切。
“承元自幼被寵慣了,有時候行事未免急躁些,若是承元有失禮之處,還請姜小姐莫要與他計較。”
姜清寧垂眸,這話看似在爲秦休開脫,實則已將她放在了需要秦休禮遇的位置上,暗示之意不言而喻。
“秦大人身份尊貴,言行自有分寸,何來計較之說?”姜清寧四兩撥千斤地阻擋了回去,語氣依舊淡然。
秦貴妃看着她沉靜無波的眉眼,心中暗忖,此女心性果然堅韌,不是三言兩語便能打動的。
她話題一轉,笑容愈發親切:“姜小姐不必如此拘謹,本宮一見你便覺得投緣,日後若有閒暇,不放常來本宮的宮中走動,陪本宮說說話,解解悶也是好的,這深宮寂寥,難得遇到可心的人兒。”
姜清寧心中好笑,這便是正式的邀約和親近的信號了,昭華宮常客的殊榮,是多少京中貴女夢寐以求的青雲梯。
“承蒙貴妃娘娘厚愛,清寧不勝惶恐。”姜清寧微微欠身,“只是清寧才疏學淺,又疏於禮數,恐擾了貴妃娘娘清淨。”
“哎,什麼禮數不禮數的。”秦貴妃笑着擺擺手,姿態親暱,“本宮就喜歡你這份真性情,以後喚你清寧可好?你也莫要再‘貴妃娘娘’‘貴妃娘娘’得叫了,沒得生分,私下裏喚本宮一聲‘秦姐姐’便是。”
秦貴妃明示對姜清寧的擡舉和拉攏,心中好奇她會怎麼反應。
“娘娘厚愛,清寧銘記於心。”姜清寧依舊保持着恰到好處的恭敬,並未順着那聲姐姐應承下來,但也沒有再次拒絕。
秦貴妃見她態度雖恭謹卻有主見,也不強求,只當她是初入宮闈的謹慎,又閒話了幾句嶺南風物,言語間盡是關懷。
“你放心,姜大將軍在嶺南任職多年,如今嶺南即將平穩,皇上有派其他官員去任職的打算,這段時間本宮提上一嘴兒,沒準皇上便加快進程了。”
姜清寧一一恭謹地應答,即便心中是何等的嘲諷,但言行舉止滴水不漏。
直到日頭漸高,秦貴妃才略顯倦意地揉了揉額角。
“瞧本宮,一說起來就忘了時辰,清寧今日初次入宮,想必也乏了,本宮讓人備了些小玩意兒,你帶回去賞玩。”她示意身旁的女官。
女官捧上一個紫檀木托盤,裏面是一套赤金點翠的頭面首飾,流光溢彩,做工極其精巧,一看便是內造珍品。
“謝娘娘賞賜。”姜清寧起身行禮謝恩。
“去吧,改日再來陪本宮說話。”秦貴妃含笑目送她。
紫蘇上前,恭敬地接過托盤。
臨出月洞門時,姜清寧腳步微頓,似不經意間側首回眸望了一眼,水榭之中,秦貴妃依舊倚在美人榻上,目光卻已投向波光粼粼的湖面。
秦貴妃方纔溫婉的笑意淡去,側臉在光影中顯出一種深宮女子特有的,難以捉摸的沉靜。
姜清寧收回目光,心中清明,秦貴妃的親近是籠絡,是因爲秦休和秦國公夫人的喜歡纔會如此,這深宮裏的每一份厚愛,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城門外。
馬車緩緩地離去,姜清寧閉着眼,指尖無意識地輕輕敲擊着身側的坐墊,發出細微的篤篤聲。
“嶺南的家書,有消息了嗎?”
“還沒有。”紫蘇搖頭,眼中也浮上了一絲憂慮,“算算日子,早該到了,路上怕是……”
“最終的消息還沒得到,不要往壞處去問。”姜清寧沉聲,搖頭道。
然昭華宮的厚愛儼然如同一道無形的旨意,將姜清寧的生活悄然推入新的漩渦,她被迫成爲昭華宮的常客。
每次入宮秦貴妃的親暱態度都恰到好處,談詩論畫,品茗賞花,偶爾提及秦休的趣事,言語之間那份撮合的意味,在宮牆深苑的寂靜裏愈發清晰。
京城的風向變得微妙,已經轉變爲姜清寧究竟爲何能得到貴妃娘娘的青眼,難不成秦國公府當真看重了姜清寧爲兒媳?
“這怎麼可能,姜清寧怎麼配成爲秦國公府的兒媳?”
“秦世子瞎了眼不成,山陽郡主追了他那麼多年,都不能得到他的青眼,可姜清寧才成爲秦國公府兩月的鄰居,怎麼就走到如今的風光時候。”
“誰知道她用了什麼法子?從前我倒是對她的任何可能做法都不屑一顧,但如今竟然是想要求師拜學請她傳授一二……”
無數人的猜忌都無法影響到姜清寧的正常生活,因爲,她又奉詔入宮了,即便次次都拿着豐厚的賞賜,跟被送嫁妝一樣,可跑得多了姜清寧還是心中無奈起來。
“姜小姐這邊請。”宮女恭敬地引路。
姜清寧頷首踏入昭華宮後苑,走了幾步便覺得氣氛有異常,秦貴妃依舊坐在主位,臉上帶着笑,但那笑意未達眼底。
她的下首坐着幾位宗室女眷,其中一位面生的貴婦,眉眼間帶着幾分刻薄,正是剛隨夫君調任回京的吏部侍郎夫人,劉氏。
“清寧來了,快過來坐,陪本宮敘敘話。”秦貴妃見到她,親切地笑着打招呼,眼神卻暗示她稍安勿躁。
“幾日未見,貴妃娘娘風采更盛。”
姜清寧眉眼一轉,含笑上前,坐在秦貴妃身旁,宮女剛放置的繡墩上,這份榮譽讓在場的人紛紛眉眼微轉。
“哎呀,說起來姜小姐如今可是京中的風雲人物呢,獵場一箭驚豔四座,連皇上都讚不絕口,只是……”
劉氏故作驚訝言語幾句,便話鋒一轉:“妾身隨夫君在外任時,倒是聽聞嶺南那邊……似乎有些不太平?”
![]() |
![]() |
![]() |
姜清寧輕笑一聲:“劉夫人不妨有話直言,清寧到底是武將之女,不屑於某些口腹蜜劍。”
劉氏目光意有所指地掃過姜清寧,挑釁十足的拖長語調:“姜將軍到底是當年被流放嶺南的,這些年勞苦功高爲國戍邊贖罪,姜小姐就應該謹守本分,莫要沾染不該沾染的江湖習氣纔好,免得引人非議,連累了姜大人辛苦得到的清名。”


